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8篇
公路运输   83篇
综合类   37篇
水路运输   28篇
铁路运输   20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桑史良 《航海》2011,(5):27-27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江苏太湖光福渔港张元龙君出资用老柏木兴建了五桅拖网帆船。二组四艘。船长75尺,宽17.5尺。此五桅帆船之大,超过诸多七桅帆船。原四艘帆船历时张姓三代船主:第一代张元龙、第二代张庭瑞、第三代张正方。帆船经过百余年,其中三艘因年久失修或维修不当已相继沉没于太湖。  相似文献   
12.
苏木 《游艇业》2009,(3):139-139
在沛纳海CEO安格洛·博纳迪眼中:表和帆船都是男人的梦。正如手表在时间面前经受磨砺,帆船也必将在狂风巨浪中经受考验,支撑二者平安度过的唯有人类的智慧。而这或许就是沛纳海从2005年就开始赞助古典帆船挑战赛的源由之一。  相似文献   
13.
雷泓霈  刘勇 《驾驶园》2009,(10):88-89
斑马线源于古罗马时代的跳石。早在古罗马时期的庞培城的一些街道上,车马与行人交叉行驶,经常使市内交通堵塞,还不断发生事故。为此,人们便将人行道与马车道分开,并把人行道加高.还在靠近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行人可以踩着这些跳石.慢慢穿过马路。后来演化成今天的斑马线。  相似文献   
14.
宁文祥 《专用汽车》2011,(9):38-39,43
《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联合重卡惊奇出现记者为了一睹3D《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的风采,早早来到电影院排队买票。进场后,本是充满期待的心情,但一个接一个冗长的映前贴片广告让人烦躁——这是来看广告还是看电影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黄土坡古滑体演化机制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总体结构,对仿真方式的设计,系统的软、硬件环境以及仿真系统的结构设计、数据交换和用户界面设计等作了研究。该系统运用多媒体形式,实现了没坡全过程的计算仿真。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西部山区的开发,遇到古滑皮工程将不断增多,正确认识和利用古滑坡潜在的工程效果及经济效益,是本文论述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公路隧道的渗漏水是公路建设的通病之一,白泥井3号隧道处在多雨气候,岩石破碎,进出口又分别处在断层、古滑坡地段的环境中施工,施工后做到不滴水、漏水、渗水,关键在于抓住薄弱环节,层层设防。  相似文献   
18.
首先提出对古滑坡体宜分区段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并预测有无潜在的易复活的滑动区段,其次在选取C、φ试验值时不要盲目排除异常值而取平均值。建议通过反算极限稳定状态的C、φ值作参考。如果目前滑体定性评价是稳定的。那么取值应高于反算值。相反情况的取值则应低于反算值。这样选取C、φ试验值的效果可能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9.
分析兰渝铁路古子山隧道塌方产生的原因。针对塌方特点,对地表进行应急处理,隧道内抽水清淤,采用水平旋喷桩加固塌方土体及隧道拱部上方塌腔土体、大管棚超前支护和九部双侧壁工法开挖,以及采用双层支护等综合措施,对同类隧道塌方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巧家拉分盆地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巧家盆地的性质、成因以及其演化过程,通过详细野外调查,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对巧家盆地展开了初步的研究. 首先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工作,掌握了研究区基本地质背景条件以及盆地表面的沉积特征;进而,对盆地中心区域进行了钻孔勘测,得到了盆地内部结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盆地结构特征,对其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巧家盆地为典型的拉分断陷盆地,主要受小江走滑断裂带的控制;盆地内部结构主要包括了5个地层层序,从下到上分别为古河流冲积层、昔格达组地层、静水沉积层、泥石流洪积层以及河流阶地,并解释了各层成因;首次发现在距盆地下游边界3 km处曾发生过大规模堰塞堵江事件;堰塞事件发生于距今3万年左右;初步推测该拉分盆地形成于第三纪晚期,后期又经历了断陷湖沉积、堰塞沉积、泥石流洪积以及河流冲积等作用;区域断块阶段、局部拉分断陷阶段、断陷湖相沉积阶段、堰塞沉积阶段、堰塞消亡阶段以及不均匀升降阶段为盆地形成的6个阶段,与盆地内部土层层序有较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