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4篇
综合类   9篇
水路运输   17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确保沉管隧道的工程质量,对沉管隧道基础灌砂施工进行实时监测十分必要。通过沉管隧道等比例灌砂模型试验,探索一种新的基础灌砂施工的实时监测方法--基于管底压力监测系统及其分析方法,并对不同工况下灌砂过程中管底压力的变化状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 1)最先灌砂孔在灌砂过程中不同方位同间距的底板压力呈现完全类似的变化规律,底板压力呈波浪型起伏而逐渐增大,该变化对应砂积盘的形成与消散状况; 2)结合观察窗的观测结果,可确定砂积盘扩展的压力门槛值; 3)先期灌砂孔对后期灌砂孔的底板压力影响明显,致使其不同方位底板压力变化更大、更复杂,后期灌砂砂积盘形成的压力大于前期灌砂砂积盘所形成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张伟  张毅  李志军 《隧道建设》2016,36(9):1120-1124
为了在保证管节安装精度的同时加快管节安装速度,以红谷隧道管节沉放安装为例,采用一种可视化监测系统,在全站仪测量法及GPS测量法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采集处理测量数据,形成可视化模型,并实时反映在终端屏幕上供指挥人员参考。经实测数据与理论精度计算对比表明,可视化监测系统在其精度满足管节沉放安装要求的同时,具有高效、直观的特点,可有效加快管节安装速度。  相似文献   
13.
沉管法隧道的管段安装中为使最后一节管段的沉放顺利必须留有长于该管段的距离空间即为最终接头,最终接头工程是沉管法隧道施工工艺中的关键节点工程,也是施工工艺技术中的难点,本文以洲头咀沉管法隧道为例,对最终接头施工工艺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香港西区沉管法隧道和广州仑头沉管法隧道工程短管节陆上拉合采用的是各自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本文对两种方法作详细介绍,并对短管节陆上拉合施工工艺及方法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5.
崔相奎 《辽宁交通科技》2014,(1):101-102,107
以盘锦辽滨港疏港高速公路项目碎石桩工程实例为依托,从振动沉管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质量检测及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沉管法隧道纵向变形问题已日益引起工程界的关注,对它的产生原因,主要预防措施及工程对策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18.
汉语常见词"吃"有各种不同用法,其在英语中有各种不同的对应关系及译法.按照"吃"的词性和搭配习惯,可以对其六种形式的用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该工程为我国首次采用三重管法旋喷桩进行格形钢板桩结构码头的升级改造工程。在不破坏码头结构面、保证码头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对后方地基进行三重管法旋喷桩加固、港池水深浚深至-13.5 m,由原来的3.5万吨级散货码头改造升级为10万吨级散货码头。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三重管法的多次工艺试桩试验和施工工艺,可为今后同类型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水下隧道工程实践面临的挑战、对策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七虎 《隧道建设》2014,34(6):503-507
首先介绍钻爆法、TBM/盾构法以及沉管法3种主要水下隧道建设方法的优点及不足,进而从地质条件、水流速度、水面交通、隧道埋深、通行车道数量、渗漏情况、工程总量、施工工期、施工安全、工程造价等方面对3种修建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重点分析当前水下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挑战与相应对策,主要包括:沉管法施工中河床冲刷、管段局部高出河床、埋深增大的挑战及对策,盾构穿越浅覆土层、刀盘刀具磨损、埋深提高、轴承损坏及盾构通过断层和破碎地层施工中的挑战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