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47篇
综合类   33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研究车辆微观运行参数与车辆运行状态的关系,以交通环境复杂的匝道合流区为例,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了预判。采用自然驾驶数据集,提取出不同场景下的车辆交互信息,分析了各场景间的差异性及其与车辆加减速行为的相关性,将车辆运行状态分为三类并对典型场景分别利用k-means和高斯混合模型(GMM)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场景情况下的车辆微观运行参数与加速度的相关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聚类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典型场景下GMM的聚类结果优于K-means,且仅靠微观运行参数不能完全地反应车辆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62.
李聪 《公路与汽运》2012,(1):142-146
结合广州市黄浦区石化立交设计,介绍了互通立交选型、集散车道设计、变速车道设计、分合流点纵坡设计等关键问题和解决措施;针对广州市黄浦区石化立交,提出了新的立交设计方法并投入实施,新的立交设计方法力求使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3.
该文以上海市张华浜排水系统的张华浜合流泵站为例,对合流泵站改造的设计要点进行归纳,从而可供其他泵站改造项目的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64.
分析左进快速路合流区交通流特征,对于城市交通有效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测数据基础上,对比了左进与右进快速路合流区的交通流基本图,分析了两者在通行能力、临界占有率、自由流车速等方面的差异.采用车速标准差作为指标分析两者的车速离散性,对比了车道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左进快速路合流区的通行能力、临界占有率分别为5 250 veh/h,0.18,明显低于右进快速路合流区的值6 210 veh/h,0.27;在不同占有率下,左进快速路合流区车速离散程度高于右进快速路合流区,当占有率达到0.18时,车速标准差值增大至11.47,即行车安全性显著降低;在车道利用情况上,左进快速路合流区中间车道利用率的增加,使匝道车流汇入难度加大.对左进快速路合流区的交通管控应与右进快速路合流区有所区分,合理设置交通控制参数,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65.
在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分、合流区交通流特性及驾驶人的换车道行为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到了分流区下匝道通行能力、匝道中间段通行能力和建立合流区上匝道通行能力模型.提出了苏嘉杭高速公路苏州至吴江段三者通行能力不匹配的协调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6.
为保障无人驾驶环境下特种车辆在典型Y型匝道合流区快速平稳通过,研究了全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AV)集中控制场景中考虑特种车辆优先通行的协同控制方法;通过博弈确定了控制区内合流序列排布,考虑特种CAV任务优先属性与车型特征,分别设计了与加速度关联的特种CAV车道优先属性、与时间关联的车种优先属性和与加速度变化率关联的车型稳...  相似文献   
67.
为了识别入口匝道汇入车辆与主线直行车辆间的交通冲突,开展了匝道合流区车辆交通冲突识别研究.本文结合车辆运动信息,考虑车辆尺寸对交通冲突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后侵入时间(Post Encroachment Time, PET)算法的匝道合流区冲突识别模型;给出车辆交通冲突严重程度的确定方法,采用仿真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结合实测交通数据,确定了PET阈值范围.结果表明,采用后侵入时间算法的匝道合流区交通冲突识别准确率为91.71%,说明该模型能有效识别匝道合流区的潜在冲突.研究成果可为车路协同环境下匝道合流车辆提供安全预警,进而减少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提升整个交织区域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8.
城市干道交织区内大量的车辆交织将严重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本文根据车辆交织行为及各汇入车道交通量的不均衡性,提出了交织区合流车道信号控制方式.采用交织折减系数,建立了车道控制下的交织区实际通行能力计算模型;随后,以交织区内实际通行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交织区内交织比例和相位控制方案为约束条件,提出了合流车道最优信号配时模型;最后以实际数据进行验证,汇入控制的实际通行能力与模型计算结果的误差仅为2.44%,验证了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的有效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高峰期间汇入交通量的增加,交织区内存在大幅度的通行能力骤减,采用分车道信号控制后,交织区的实际通行能力与实际过车数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69.
地下道路出入口设计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了地下道路出入口布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比较了直接式和平行式变速车道、分离式和整合式分流合流布置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出入口视距设计保障和过渡段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0.
针对平板底部直接喷气形成气液混合流的复杂情况,采用Mixture模型与RANS方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气液混合流粘性流场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对4种湍流模型、4种网格、3种壁面处理方法进行组合,形成了8种不同的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壁面函数、壁面第1层网格、湍流模型等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获得了可有效模拟气液混合流的数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标准壁面函数、第1层网格1mm、y+为31~35的计算方案,所得结果可用于平底船底部气液混合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