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59篇
综合类   33篇
水路运输   70篇
铁路运输   20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摩托车技术》2008,(5):46-47
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为6.9920元人民币兑1美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创出新高.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282.
首先提出了大跨度V形刚构拱组合桥名义刚度的概念,分析了结构参数对名义刚度的影响,推导出名义刚度理论公式。针对拱梁刚度比的选取及其对结构内力分配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其对结构内力的影响规律,并得出刚拱柔梁与柔拱刚梁的界定值,最后对已建桥梁名义刚度与拱梁刚度比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拱梁刚度比可以界定出刚性拱柔性梁和柔性拱刚性梁;连续刚构拱组合桥和V形刚构桥以及拱桥的名义刚度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也表明名义刚度可以反映结构的总体刚度。  相似文献   
283.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发展基础设施的关键,国家有必要对高速公路投资进行经济评价;然而,高速公路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涉及参数多,影响因素繁多。如何科学地对高速公路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成为了许多专家研究的热点。介绍了高速公路国民经济评价的方法,对国民经济评价中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84.
杨凯 《汽车与配件》2014,(27):72-75
<正>今年2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出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基本面的考虑,人民币近几年内或将保持温和贬值态势,它将会对我国汽车行业出口造成怎样的影响?本文分别从整车出口、零部件出口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人民币持续的贬值将使得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下降,整车出口的下降将推动出口量的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285.
为保证广州明珠湾大桥主桥疲劳性能及寿命满足要求,根据该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设计尺寸和构造,采用与施工现场相同焊接条件,制作8个足尺单U肋模型并进行疲劳试验,确定桥面板的疲劳破坏关注点及其疲劳寿命曲线;建立桥面板有限元模型,分析实际车辆荷载作用下桥面板的疲劳力学性能,并根据名义应力法确定该桥钢桥面板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桥面板U肋与顶板焊接位置、U肋与横隔板围焊位置为疲劳易损部位,循环次数为5×106次时,两处常幅疲劳极限分别为42.04 MPa和60.30 MPa;桥面板U肋与顶板焊接位置最大应力幅为14.02 MPa,小于常幅疲劳极限,可不考虑疲劳寿命;U肋与横隔板围焊位置最大应力幅为64.73 MPa,大于常幅疲劳极限,桥面板疲劳寿命为158年,满足大桥设计基准期100年的要求。  相似文献   
286.
建立了某型动车组铝合金焊接车体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焊缝部位进行简化建模,焊缝与实际存在的差异在等效结构应力计算中进行修正;基于标准BS EN 12663—1:2010分析了车体承受的载荷,采用Box-Behnken正交矩阵设计确定了车体的9个疲劳载荷工况;对车体有限元模型施加多轴载荷,分析了车体侧墙上的4条长焊缝部位的应力分布,确定了6个应力因数计算的关注点;采用名义应力法和等效结构应力法计算车体侧墙焊缝的应力因数,对比分析了2种应力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2种应力分析方法在循环次数为1.0×107的许用应力范围不同,名义应力为16.40 MPa,等效结构应力为26.61 MPa;6个关注点的名义应力范围均小于其等效结构应力范围,得到的车体焊缝6个关注点的名义应力和等效结构应力的应力因数分别为0.33、0.25、0.50、0.49、0.76、0.62和0.23、0.24、0.39、0.45、0.61、0.48;针对同一焊缝的关注点,名义应力法计算的应力因数大于采用等效结构应力法计算的应力因数;名义应力法存在很大的分散性,导致应力因数偏大,而等效结构应力法物理意义更明确,计算的应力因数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