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0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1559篇
综合类   86篇
水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17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根据汽车驱动桥总成传动机构空载磨合需要及相关工艺检测要求,结合各类驱动桥总成结构尺寸、转动力矩等相关参数,规划设备整体结构布置,并通过主材选取、各部位结构设计、传动系统设计、液压泵站方案设计、各项配置选型、安全防护设计等一系列工作,完成磨合机的机械设计方案并通过设计评审,保证顺利实现各项功能,满足磨合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22.
<正>作为汽车"心脏"的发动机如何发展,关乎汽车产业的未来。中国汽车自主创新如何在动力总成系统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汽车发动机及汽车产业怎样应对节能减排的挑战?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路线、商业化可能性、与传统汽车协调发展等热点问题,深深牵动我们的心。  相似文献   
923.
吕兆平  杨晓 《汽车工程》2011,33(7):581-585
以某一微型车动力总成3点悬置系统为例,针对汽车的28种载荷工况,对动力总成的质心位移和各悬置点的位移与反力进行了计算,并论述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非线性刚度的设计思想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24.
对汽车后桥主减速器典型工况下的动力学进行了仿真分析.以某厂汽车后驱动桥为研究对象,完成实体模型创建并导入到MSC - Adams中建立后桥刚体虚拟样机模型,并结合该车后桥的具体工作情况,选取符合驱动桥传动的碰撞接触参数、约束和负载,完成了在打滑或冰面、转弯、直线倒车等工况下的动力学仿真分析.为在设计阶段实现降低车辆后桥主减速器的振动,进一步对驱动桥的振动特性的研究和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25.
客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建模时,必须考虑曲轴前端皮带约束的作用,才能够使模型足够准确,从而后续的分析应用才有效.本文选取XMQ6803H车型作为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26.
文中针对纯电动城市客车,系统地提出了各主要动力总成参数设计的基本原则,对整车系统进行了集成设计,并进行了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纯电动城市客车的动力性与续驶里程均达到了设计要求,验证了匹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27.
为有效预测汽车后桥齿轮的残余寿命,针对后桥的非线性特性,提出了一种递归预处理与RBF网络相结合的齿轮残余寿命预测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利用该方法进行了汽车后桥齿轮残余寿命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齿轮残余寿命的预测结果与齿轮疲劳试验结果吻合,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928.
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动力学模型并获得系统固有频率和能量分布,由整车状态下模态试验得出了动力总成悬置隔振系统的运行模态参数,通过分析找到了某微型车座椅导轨怠速异常振动的原因。对该车型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重新制作样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现代测试手段和动态仿真分析技术相结合,能有针对性的对悬置系统进行改进设计并缩短整车NVH调试周期。  相似文献   
929.
对某国产轿车在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型基础上,进行了解耦特性分析。综合考虑实际车辆生产与制造工艺及成本等因素,通过调整和优化动力总成悬置的位置参数或刚度参数,有效地改善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解耦特性。  相似文献   
930.
发动机装配是发动机最终结构、最终状态、最终精度、最终性能的展示,必须确保零部件数量准确、装配关系正确、装配精度优良,装配质量可靠。优秀的发动机装配线由创新的生产线规划确立,科学、合理的装配工艺实现,先进设备构成。智能网络管理,最后由下线的优质发动机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