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6篇
  免费   141篇
公路运输   1493篇
综合类   755篇
水路运输   568篇
铁路运输   1045篇
综合运输   176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81.
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引桥首次采用全体外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连续梁桥,为明确结构使用阶段受力性能,进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试验以"1跨+1/3跨"结构作为足尺模型试验梁,对跨中最大正弯矩、支点最大负弯矩及支点最大扭矩工况下主梁变形、关键截面应力及转向块等构件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阶段跨中最大正弯矩、支点最大负弯矩及最大扭转状态下,试验梁各测试断面均未发生开裂,具有良好的抗裂性;结构的应力及变形响应与理论计算值较吻合,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且受力状态良好;墩顶横梁及转向块结构使用阶段工作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82.
为便于钢-混结合段钢格室内浇筑混凝土,同时保证结构的安全性,研究去除钢格室顶板对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性能的影响。以主跨为530m的银洲湖大桥为背景,设计并制作了有钢格室顶板及去除钢格室顶板的钢-混结合段局部钢格室模型,进行轴向加载试验,分析钢格室破坏形态、界面滑移及应力传递规律。结果表明:2种钢格室模型均整体处于偏压受力状态,破坏时偏压侧混凝土出现压溃现象,受拉侧混凝土出现水平裂缝;去除钢格室顶板使结构的极限承载力降低约10%,但仍满足设计要求且有较大富余,结构刚度及整体受力状态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去除钢格室顶板的钢-混结合段设计方案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983.
以国内首条双流制市域铁路重庆江跳线为例,分析了双流制列车配合信标通过交直流转换段(中性段)的过程,并计算出列车通过中性段的惰行距离;对于选用关节式中性段或者器件式中性段,根据江跳线的实际工程情况,再结合国外已有中性段的设置经验,决定采用器件式中性段;通过3种器件式中性段接触网供电方案的分析、比较,决定采用4台分相绝缘器绝缘的方案;最后,在双流制列车通过中性段时,还对中性段接触网的状态特征进行了分析;这可为今后双流制市域铁路过中性段的供电实施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4.
目的:为深入研究跨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模式,探索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在跨区域运营、管理和监管过程中的优势或不足,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水平。方法:以跨上海、昆山两地的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花桥段为研究主体,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标准执行、客运管理、票务管理、行车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等6个方面分析了运营管理现状;结合花桥段实际情况分析了跨区域运营的优势;结合花桥段跨区域运营管理中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权责划分不明、两地协同合作不紧密等问题,从政府监管角度,提出了提供制度保障、明确职责划分、加强跨区域协同合作、提升对轨道交通企业监管的专业性等建议。结果及结论:城市轨道交通跨区域运营管理中面临着不同行政区的双监管、不同运营公司的双重管理,以及两地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略有不同等诸多挑战,为提高跨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水平,两地城市轨道交通监管部门和运营企业应紧密联系,加强合作,并应明确划分衔接处的相关职责,尽量统一两地执行标准,以避免冲突。  相似文献   
985.
作为穿越大风区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铁的行车安全受大风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对兰新高铁进行大风环境实车试验后,发现列车在某些位置出现明显晃车现象。结合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车试验,基于三维、定常、不可压雷诺平均SSTk-ω两方程湍流模型来模拟其中一处典型地段的流场特性,得出线路上方最大速度突变点,并采用局部挡风墙改造和铲土方的方法对原始突变流场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通过局部挡风墙和地形地貌的优化改造,可以明显改善原始流场的突变。90°风向角作用下,1号过渡段、1号山梁、2号山梁和2号过渡段处,2线上方3 m高度处横向速度峰峰值分别为优化前的56.3%、24.4%、55.8%和67.2%,防风效果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986.
宁波春晓大桥为80 m+336 m+80 m的三跨连续中承式钢桁架系杆拱桥。主拱边跨采用支架拼装,中跨采用缆索吊大节段+少扣索悬臂拼装施工工艺。该桥施工过程复杂,存在多次体系转换,尤其主拱采用预偏补偿位移法实现主拱无应力合龙,因此有必要进行详细的施工阶段分析,以确保结构的受力安全和施工的顺利进行。介绍主桥施工方案,重点研究预偏位移补偿法的力学原理,并通过倒拆-正装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预偏位移理论值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应用实际,阐明施工过程中预偏位移量设置的影响因素,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7.
为研究CFG桩地基加固下的路桥过渡段软土地基的侧向流动规律,并探究其对桥梁基桩受力变形的影响,运用数值模拟,对不同CFG桩加固下路桥过渡段地基内部软土地基侧向流动、基桩受力变形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地基侧向流动程度较大,且会对基桩的受力产生较大影响,增大基桩的水平位移。设置CFG地基加固桩有利于减小软土地基侧向流动,从而减小对桥梁基桩受力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8.
简要介绍软土地基上路堤沉降影响因素、路基沉降控制标准,结合城区建设需求,提出沉降控制设计的流程、城区路堤沉降计算方法及软土压缩模量取值,为解决软土地基上桥头跳车问题给出针对性的过渡段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989.
钢混结合段是混合梁构造的关键部位。结合石首长江公路大桥主梁结构特点及受力特性,及超大跨度斜拉桥主梁钢混结合段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定了该桥主梁钢混结合段构造,通过受力计算分析,验证该钢混结合段结构的安全性,并总结了石首大桥主梁钢混结合段的设计特点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990.
针对桥头跳车引起的冲击荷载问题,运用有限元软件,对不设搭板的路桥过渡段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台阶高度、车速及轴重作用下不设搭板路桥过渡段的路表弯沉、基层底拉应力以及路基顶面压应变等力学响应值。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作用下路表弯沉、基层底拉应力及路基顶面压应变等指标均大于静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值,路面结构设计时,应在静载作用下路面力学响应值的基础上乘以相应的动载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