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0篇
  免费   130篇
公路运输   1450篇
综合类   601篇
水路运输   904篇
铁路运输   628篇
综合运输   12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介绍在环境气温-10~-18℃条件下,采用早强抗冻锚固剂固结锚杆、超早强抗冻粘稠剂和特殊工艺喷射混凝土,使隧道施工支护及时,解决了冬期施工喷锚难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62.
湿喷混凝土技术在铁路隧道中正在普遍推广应用。就其在长梁山隧道施工中采用的机具、材料、方法及工艺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3.
通过理论分析与动力学建模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分析了传统机车转向架和径向转向架牵引与导向性能及直线运行稳定性。认为减小轮轨冲角是提高机车曲线通过性能的最有效途径,径向转向架牵引与导向功能达到了良好的协调有利于冲角的减小。同时发现轮对纵向定位刚度只在一定范围内对轮轨冲角影响较大,牵引力作用下较无牵引力作用下轮轨冲角大。  相似文献   
64.
内摩擦角是黏性土最重要的工程参数之一,其变化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为研究泥质粉砂岩地区膨胀性黏性土内摩擦角的计算方法,对取自广西良圻地区的土样,通过直接快剪试验获得24组包含含水率、塑性指数和内摩擦角的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内摩擦角与含水率和塑性指数的计算公式,回归检验及诊断表明拟合公式合理.应用获得的公式计算取自安阳至邯郸地区的原状膨胀性黏土的内摩擦角,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偏差较小.  相似文献   
65.
客车疏解线特大桥跨越既有合武客运专线铁路,两线夹角35.6°,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对2×56 mT 构转体方案和32 mT 梁旋转承台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采用32 mT 梁旋转承台方案.通过将承台旋转至与既有合武客运专线平行的方法,使得承台和桩基在既有线路肩外施工,既避开了既有框架涵,节省了工程造价,又减少了对既有合武客运专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基于风速、风向角、线路服役条件,车速、车辆参数的车辆侧风倾覆安全性计算方法,为车辆侧风倾覆安全性的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分析了角焊缝超声波探伤二次波遇到的缺陷容易漏检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有效提高二次波发现缺陷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8.
[目的]为处理水面船舶航向控制过程中受到的非零漂角和输入饱和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反步法的航向控制方法。[方法]首先,利用相对速度求出实际漂角,再通过漂角对航向角误差进行修正;然后,采用一种预滤波方法减小航向改变时对航速变化的影响,同时引入双曲正切函数和Nussbaum函数逼近输入约束,结合自适应律对逼近误差和艏摇方向上的扰动进行估计;最后,借助指令滤波器简化反推过程,并通过Lyapunov理论证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器有效减小了水面船舶的航向输出误差,且能始终保持较小的控制输入力矩。[结论]研究成果可为水面船舶航向控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风积沙作为一种抗剪能力弱、黏聚力低、自稳能力差的土体,隧道开挖时围岩变形难以控制,研究风积沙隧道的围岩变形特征及其适用的施工工法则显得尤为重要。依托蒙华铁路王家湾隧道穿越风积沙段,通过室内试验得到相关参数,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有无水平旋喷桩加固两种工况的围岩变形和塑性区发展,从而得出三台阶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三台阶七步法、CD法以及双侧壁导坑法5种工法的变形特征和水平旋喷桩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在无水平旋喷桩加固围岩的情况下,双侧壁导坑法最适用于大断面深埋风积沙隧道,但其控制效果仍然不能满足变形要求;(2)采用水平旋喷桩加固后,三台阶加临时仰拱法最适合于大断面深埋风积沙隧道;(3)水平旋喷桩与三台阶加临时仰拱法结合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4)水平旋喷桩能够显著控制上半部分围岩变形大小,并减缓全环围岩变形速率,但对下半部分围岩变形大小控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0.
北京地下直径线大断面超浅埋暗挖段地面沉降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1.1施工技术原理浅埋暗挖法沿用了新奥法的基本原理:采用复合衬砌,初期支护(简称初支)承担全部基本荷载,二次衬砌(简称二衬)作为安全储备,与初支共同承担特殊荷载;采用多种辅助工法,超前支护,改善加固围岩,调动部分围岩自承能力,采用不同开挖方法及时支护封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