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2篇
  免费   59篇
公路运输   908篇
综合类   527篇
水路运输   428篇
铁路运输   136篇
综合运输   15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关常英 《北方交通》2007,(10):17-19
通过多年山区公路养护管理实践,阐述了山区公路路基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徐涛涛 《中国水运》2006,6(10):81-82
通过分析人类经济与河流作用的历史过程,探求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河流生态系统与人类经济发展的模式,使得人与河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沿着这种变化趋势发展,促进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步协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邵明耀 《科技交流》2005,35(1):141-146
对当前国外的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作了介绍.城市自然保护包括野生生物生境保护、城市地区湿地及自然景观保护等内容.城市生态重建则主要有生态公园建设、废弃地生态重建、城市扩散廊道体系建设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点对于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建设的深入,我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的贵港港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正在整合优势资源,向南方园林特色现代化港口迈进。  相似文献   
15.
生态塘处理铁路中小站区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稳定塘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产生藻类等缺点,限制了其工艺的推广应用。而生态塘系统在克服传统稳定塘系统缺点的基础上引入了生态的概念,通过在塘系统中人为地建立起稳定的食物链网,使塘本身既是污水处理单元又是利用单元,在污水处理的同时可以实现污水资源化。在一些偏远干旱缺水的铁路站区,采用生态塘系统处理站区产生的生活污水,运行维护管理容易、运行费用低,在产生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的同时,可实现干旱缺水地区的污水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金玉茹 《国外汽车》1993,(6):1-4,34
世界各工业大国现已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许多大汽车公司正致力于开发研制生态汽车。生态汽车的首要研制对象是能源。生态汽车包括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氢气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几种。各类生态汽车使用不同的能源。而混合动力汽车则采用两种以上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交通水运环境保护工程包含港口码头建设和航道建设中的生态防护、污染治理、水土保持、环境管理、应急反应预案和水生生态补偿等。我国交通环保从水运起步,三十年来已取得巨大成效。水运工程竣工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为建造安全的、生态友好的和经济的全球航运体系,本设计努力打造一种新的设计理念。除满足各种最新公约、规则和有关法规的要求(包括MARPOL公约、SOLAS、IBC规则、USCG和OCIMF及Exxon公司等各项要求)外,具有以下特征:装卸时间短;货油残留量最小;防污染能力更安全;高效快速洗舱。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相关研究是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课题,交通是区域发展的引擎、骨骼和血脉,构建好综合交通体系对支撑农业生产片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全国首个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为例,基于“农业产业示范区、乡村振兴生态城”的总体定位,以“开放畅达、高效便捷、绿色生态”为核心目标,以特色完整的指标体系为传导,对外以“双快网络”促进农综区快速融入潍坊七城一体格局,对内针对产业新城、创新小镇、农场基地及特色乡村不同的交通特征提出分区差异化控制策略的特色交通体系,以期达成“开放畅达的北部核心、高效便捷的农业产城、绿色生态的田园慢城”的交通新目标,并对农综区两张特色交通网:大道通衢、田园阡陌—高协调的道路网、绿色生态、郊田野趣—高品质的绿行网开展了详细研究。同时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同期编制,注重与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的空间协调关系,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保证设施的用地指标。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公路水土保持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2021,66(6):371-374
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开挖回填量大,破坏沿线地貌和植被,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打破自然景观协调性。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一经破坏恢复难度极大,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工程沿线的生态成为公路建设中的关键点和难点。以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段公路改造工程为例,总结了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公路工程水土保持设计和实践中的关键点和经验,认为通过优化工程设计、土石方综合调配利用、表层土壤和草甸剥离与保护、工程植物综合护坡等科学技术措施,能有效保护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这对于今后我国高海拔、高寒及民族地区公路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