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8篇
  免费   477篇
公路运输   4281篇
综合类   2260篇
水路运输   1847篇
铁路运输   2309篇
综合运输   398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349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420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468篇
  2013年   480篇
  2012年   512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581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721篇
  2007年   542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468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431篇
  2002年   330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4篇
  1956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成浩  王佳  张家生  黎磊锋 《公路》2022,(4):299-305
为研究颗粒粒径对典型粒状土与结构接触面剪切特性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粒径范围粗粒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大型直剪试验,分析颗粒粒径对接触面剪切强度及接触面强度参数的影响规律,探讨了接触面剪切强度的粒径效应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接触面剪切强度随土体颗粒粒径的增大而明显增大,且当颗粒粒径与结构表面粗糙形貌比值接近1时,其继续增大对接触面剪切强度影响不再明显;不同剪切位移处接触面剪切应力与法向应力均能较好地满足摩尔库伦破坏准则,剪切过程中接触面内摩擦角随剪切位移的增大而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而不同粒径条件下接触面表观黏聚力随剪切位移的变化规律有着明显的差异;颗粒粒径的增大能显著提高接触面表观黏聚力,对接触面最大内摩擦角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82.
为了揭示地面沉降对不同盾构施工参数的敏感性,以成都地铁17号线来凤路站—凤溪站盾构区间隧道为例,采用灰色理论对总推力、刀盘扭矩、同步注浆压力等9项控制参数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面沉降对盾构施工参数敏感性最主要的3个因素依次为推进速度、注浆压力(注浆量)和螺旋机转速;在成都地区富水砂卵石地层中进行盾构施工时,盾构总推力控制范围为19000~41000 kN,刀盘扭矩控制范围为8000~23000 kN·m,同步注浆压力为1~3 bar;灰色理论模型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参数控制与地面沉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3.
国电大渡河流域深溪沟水电站的附属工程深溪沟排水洞工程围岩环境复杂,通过RMR、Q、水电规范等手段进行排水洞复杂围岩进行了施工期间围岩分类技术,为隧洞工程尤其是复杂地质条件下围岩分类提供简单易行的方法和信息化施工依据。  相似文献   
984.
通过建立悬架运动学模型,在虚拟激振台上模拟双轮同向轮跳仿真,分析得出外倾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束角随车轮跳动行程的变化关系曲线。为减小主销后倾角角度以及各定位参数的变化幅度,以4个车轮定位参数为优化对象,关键硬点坐标为设计变量,利用ADAMS/Insight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与优化前结果相比,主销后倾角减小,同时角度变化幅度下降33.3%;外倾角、主销内倾角、前束角的变化幅度也得到优化,分别下降了17.1%、15.6%、6.2%。  相似文献   
985.
[目的]两方程模型是RANS工程计算中常用的湍流模型,其中SST k-ω湍流模型具有良好的壁面距离自适应性和逆压梯度流预报能力.然而,湍流模型构造过程中引入的经验性参数使得湍流模型不具普适性,为此,研究采用引入流动控制参数的方法提高湍流模型对船舶流场的适用性.[方法]在经典SST k-ω湍流模型的基础上,GEKO(Ge...  相似文献   
986.
引言 隧道工程是高速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地质条件是影响隧道建设进度、安全、质量与投资的核心因素。现行高速公路隧道在施工阶段普遍进行动态跟踪的围岩分级工作,分级可以为施工方法的选择、衬砌结构类型的选择、劳动成本的计算以及工程建设的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87.
动态参数测量仪在船舶动稳性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动态参数测量仪对随机风浪中的船舶进行动稳性预报。研究表明:船上装备动态参数测量仪能实时预报航行船舶的动态稳性状态,提高船舶的安全航行能力。  相似文献   
988.
溧高高速公路地处丘陵地带,其中路基挖方段为岩质边坡,经过方案比选,采用了路基边坡三联生态防护形式进行边坡防护。三联边坡防护是将安全防护和生态修复防护进行组合形成的坡面防护技术。溧高高速公路岩质边坡防护中,物理防护采用锚杆加金属三维网,抗蚀防护采用专用纤维和粘结材料合理配比后构成,植被生态修复防护采用具备生境再造和生态循环条件下的乔灌草根系与茎叶结合。通过三联生态处理,边坡稳定性增强,且其防护与周边环境适应性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89.
晕车是一种常见的由车辆运动引起的病症,严重影响乘车体验。由于现有车辆控制方法很难做到完全避免晕车,且晕车等级随暴露时间而增加,并受不同情景的影响,故乘员晕车状态变化对应的车辆运动参数阈值(晕车阈值)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聚焦于探究不同情景下晕车阈值的变化规律,即晕车敏感性。首先,设计4类情境下(不同晕车易感性和有无非驾驶任务)的实车乘坐;其次,分析4类情境下晕车等级的变化规律;然后,分别以4种运动工况下的加速度和加加速度作为分析对象,利用单因素方差和统计方法,将相同情景和不同晕车等级下的晕车阈值变化规律(横向敏感性)进行横向对比,将不同情景和相同晕车等级下的晕车阈值变化规律进行纵向对比(纵向敏感性)。结果表明,晕车等级随暴露时间而增加,并且4类情境下的晕车等级存在差异,高晕车易感性被试具有横向敏感性,低晕车易感性被试不具有横向晕车易感性;纵向敏感性一般只在中度晕车等级下成立。研究结论丰富了晕车等级与晕车阈值的关系,可为传统驾驶和自动驾驶减少晕车的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0.
建立轨道—车辆—车轮不圆度检测装置动力学仿真模型,计算分析车轮不圆度检测装置关键参数对测点振动的影响规律,确定该检测装置最优设计参数。基于轨道车辆动力学与机构学理论,对检测装置机构运动进行分析,运用SIMPACK软件建立含单节列车、钢轨及安装在钢轨上的不圆度检测装置在内的整体仿真模型,并计算测点的振动响应。研究表明:该检测装置机构弹簧刚度最优值为3×105~5×105 N/m,阻尼最优值在8 000 N·s/m附近;为保证检测装置测量精度,车辆运行速度应不大于5 km/h;同轴另一侧车轮对检测装置没有影响,装置对列车运行安全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