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3篇
  免费   51篇
公路运输   581篇
综合类   414篇
水路运输   163篇
铁路运输   156篇
综合运输   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填筑工程是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的主体,特别是压实度93%,95%区对路面结构层起到路床支承、稳定作用,路基填筑质量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我们对砂砾石的研究,合理开发,充分利用作为路基压实度为93%、95%区填料,确保了路基工程质量,加快了工程进度,降低了工程造价。为今后修建高速公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通过布设多种试验仪器,观测劲性体桩加固软土地基,对桩土荷载分配、土工格栅变形、孔隙水压力、地表沉降、深层水平位移等进行了观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劲性体复合地基与常规桩承式复合地基具有相似受力和变形特征,同时由于采用"薄壁高强"的优化设计,劲性体复合地基更有利于发挥桩、土、加筋垫层的协同作用。采用劲性体复合地基处治深厚软土地基效果良好,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993.
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法研究了软基上土工织物加筋路堤实际工况下软基超静孔压消散、软土地基竖向变形和塑性区分布规律,同时分析了筋材应变及其水平向分布、未加筋与加筋路堤工后沉降历时曲线及其水平向分布规律,揭示了筋材协调土体变形,减小不均匀沉降,同时减小路堤工后沉降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94.
高速公路桥梁台背加固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介绍了赣定高速公路桥梁台背注浆加固处理桥头跳车问题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针对老路改造中新建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而引起的纵、横向裂缝等病害及新老路基结合部位的处理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老路改造试验段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采用土工格网处理新老路基结合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针对旧路改造中新建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而引起的纵、横向裂缝等病害及新老路基结合部位的处理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老路改造试验段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采用土工格网处理新老路基结合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土工合成材料加宽路基简化为平面二维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进行计算分析,对在路基中铺设土工材料的层位和层数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铺设在不同层位的土工合成材料对路面结构的表面主应力、表面变形以及层底主应力有一定的影响,通常将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在第2层或第3层时,路面结构的受力状态最佳;铺设层数不同的土工材料对路面结构的表面主应力、表面变形以及层底主应力均有所影响,通常以铺设二到三层土工合成材料为宜.在铺设二层土工合成材料时,铺设在第1层和第3层时,路面结构的受力状态最佳.  相似文献   
998.
在道路工程中对于软土路基的处理主要采用土工织物。它是岩土工程领域中一种新型建筑材料 ,在道路工程中被广泛地应用于软土处理。  相似文献   
999.
介绍了公路施工中的击实试验和压实度检测方法 ,并提出了对达不到规定压实度的湿软土进行处理的方法即掺生石灰法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老路改造中新建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而引起的纵、横向裂缝等病害及新老路基结合部位的处理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老路改造试验段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采用土工格网处理新老路基结合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