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3篇
  免费   161篇
公路运输   896篇
综合类   611篇
水路运输   255篇
铁路运输   438篇
综合运输   7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71.
依托实际工程,研究在地震作用下,装配式顸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分别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和LNR天然橡胶支座时,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情况.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安全、合理的结构抗震体系.  相似文献   
972.
采用Morison方程、Westergarrd方程、流固耦合分析动水压力对桥墩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水深的增加地震响应会增大;流固耦合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小于附加质量法得到的结果;当相对水深较小时,Morison方程计算结果偏于保守,相对水深增大,Westergarrd方程计算结果更加保守,且随着水深增大,响应增大较快;水深对墩底弯矩的影响小于对墩底剪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3.
在桥梁抗震设计中,满足正常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利用隔震装置可延长结构周期.消耗大量地震能量.降低结构的响应。因此,对于桥梁的隔震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设计合理、可靠的隔震装置,并使其在结构抗震中充分发挥作用。在桥梁结构中使用隔震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974.
为高质量地完成高速公路下伏浅层小煤窑采空区的勘察,通过现场踏勘测量、高密度电法结合浅层地震的综合物探法进行采空区勘察试验,初判下伏采空区的深度、范围及工程特性;后在相应位置钻探对综合物探法推测结果进行查证。勘察结果表明,综合物探法与钻探结合可更详细查明采空范围或采空塌落的影响范围的分布情况,为设计提供准确资料。  相似文献   
975.
以嘉绍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考虑多点激励地震输入,综合分析多点激励行波效应对嘉绍大桥多塔斜拉桥地震响应,包括刚性铰地震位移、索塔基础地震内力响应的影响规律.为使分析结果更有普遍意义,地震行波速度分别选取了500m/s、1000m/s、2000m/s以及3000m/s等4种情况,以涵盖各种地质情况下行波效应对结构的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976.
为了研究冰碛坝在地震共振涌浪作用下的漫顶溃决机制,设计了振动台造波模型实验. 首先,通过对比实验获取了地震共振涌浪运动规律和最大波高的影响因素,并通过量纲分析建立了共振条件下涌浪最大波高计算公式;其次,依据非均匀沙起动临界水头高度与溃坝输沙临界水量条件,建立涌浪作用下堰塞坝漫顶溃决临界条件与溃决风险评估程式;最后,以帕隆藏布流域川藏铁路交通廊道沿线34个小型冰碛堰塞湖为例说明评估程式的作业流程. 研究结果表明:地震触发小型水体共振时涌浪运动幅度远超同等条件下的非共振涌浪幅度,且地震作用停止后涌浪波幅缓慢衰减,在共振涌浪时程曲线中存在稳态幅值持续运动阶段;当考虑地震共振效应后,帕隆藏布流域危险冰碛湖数量由3增至11,并在地震动水平地震加速度(PGA)较小区域均有分布;研究可为川藏铁路等沿线堰塞湖地震溃坝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7.
针对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轨道-桥梁系统损伤与轨道不平顺的对应关系不明确问题, 运用能量变分原理,推导了多层叠合结构层间变形协调关系表达式,将该表达式应用在高速铁路单元式和纵连式无砟轨道-桥梁系统中,按系统轨道形式与梁跨结点进行划段装配,提出了考虑路基与简支引桥影响的高速铁路基础结构变形与轨道不平顺的对应关系;采用现场实测、数值仿真模型与列车-轨道-连续梁桥-路基耦合动力学理论对对应关系进行了验证,并统计了地震作用下轨道-桥梁系统的损伤规律;基于提出的对应关系求得了考虑地震损伤的轨道不平顺样本,并采用数值仿真模型对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对应关系与数值仿真模型求得的桥梁变形引起的轨道不平顺及现场实测值吻合较好,最大误差不超过5%,且轨道不平顺作用下车-桥动力学性能指标变化也基本一致,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对应关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地震作用下轨道-桥梁系统层间各部件的损伤较小,而支座的损伤较大,系统部件最大损伤位置在主梁梁缝处,但也仅约为支座损伤的1%;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采用提出的对应关系和数值仿真模型计算的地震损伤与轨道不平顺的对应曲线均吻合良好,说明提出的对应关系可用于计算与预测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轨道-桥梁系统的轨道平顺性。   相似文献   
978.
采用SAP2000软件建立了某整体式斜交连续梁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了整体式斜交连续梁桥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及抗震性能,并探究了跨数、斜交角、台后土密实度和墩高等主要结构及基础参数对该类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式斜交连续梁桥中震害变形主要集中于桥台桩,桩顶截面在峰值加速度为0.4g的地震作用下形成塑性铰时,墩顶支座无破坏,且桥墩几乎无损伤;桥台桩位移及纵桥向弯矩的最大值均位于桩顶,而横桥向弯矩最大值可能位于桩顶或桩身反向弯矩峰值处;随着跨数的增加,整体式斜交连续梁桥的地震响应尤其是墩顶支座剪切应变及桥面转角明显增大,当跨数由单跨增加到4跨时,地震响应均增加了1倍以上,墩顶支座剪切应变甚至增加近2倍;随着斜交角的增加,桩顶纵桥向位移、桩顶截面屈服面函数值及中跨转角明显增大,斜交角为60°时,桩顶纵桥向位移增加了3倍以上,斜交角为45°时,墩顶支座剪切应变最大;随着台后土密实度的增加,各构件纵桥向位移响应与墩顶支座的纵向剪切变形降低,桥台桩、桥墩纵桥向位移及墩顶支座纵向剪切变形分别减小了12.9%、9.3%和9.5%;随着墩高的增加,墩顶位移明显增加,而支座剪切应变明显降低,但桩顶位移及桩顶截面屈服面函数值几乎不变;当墩高从4 m增大到9 m时,墩顶漂移率增大了42.1%,墩顶支座剪切应变减小了57.5%。   相似文献   
979.
为研究水体-拱圈流固耦合效应对某库区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拱桥地震响应的影响,首先基于改进的Morison方程推导了拱圈动水压力的计算公式和流固耦合运动方程,其次根据运动平衡方程分别采用Matlab编程计算和ANSYS有限元模拟的方式研究了该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拱桥在死水位、正常蓄水位和洪水位状态下的拱顶加速度响应时程曲线,并分...  相似文献   
980.
地震加速度作为反映地震荷载的主要因素,以德昌、米易滑坡为例,基于有限元理论,开展了地震作用下滑坡的动力学分析,运用GEO-SLOPE软件模拟地震对滑坡的影响机制,用QUAKE/W模块分析软件进行求解,研究滑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