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56篇
综合类   53篇
水路运输   83篇
铁路运输   67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提出坐标法计算边桩坐标,将微分思路引入到边桩坐标值的计算,通过观测数据和计算公式,直接得出边桩坐标值。坐标法是对传统边桩放样方法的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52.
郭兆峰 《航海》2014,(4):53-55
为了描述或确定海图上某一点的位置及属性。必须要先确定海图所采用的坐标系统。文章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海图常用的坐标系统,各坐标系统之间的区别及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53.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数据,阐明了RTK两种坐标转换的数学模型,并指出了两种模型的区别及适用条件,最后给出了RTK定位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及成果.  相似文献   
54.
苏通大桥为主跨1088m的世界第一跨距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工程建设饱含许多极具挑战性的关键技术。本文主要对苏通大桥主桥钢箱梁安装期GPS系统及其坐标转换应用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5.
计算空间梁几何非线性的关键问题是获得单元随转坐标下的节点转动和轴向压缩位移,进而在整体坐标系统下计算梁端不平衡力。文中从近似和精确两个角度利用矢量旋转对转角位移的计算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随转参考点法计算单元在整体坐标下的不平衡力,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法是可靠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6.
采用物理坐标在变换平面求解拉普拉斯方程的方法生成正交坐标系 ,提出了双连通域的边界条件的处理及其数值计算过程 .用梅子洲河段的正交网格生成作为算例 ,其结果表明 :该双连通域的正交网格生成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57.
介绍了缸体加工工艺中采用的典型的加工坐标系的建立及在三坐标测量机上的实现,对缸体空间孔系位置尺寸的三坐标测量中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观察坐标系和碰撞检测是虚拟装配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观察坐标系的建立为用户提供更加真实的沉浸感与合理的观察位置,而精确的碰撞检测对提高装配仿真的精度和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四元数法设计以观察物体虚拟装配模型间干涉的鹰眼观察坐标系,建立系统中物体模型的对应关系函数,提出了AABB和K-DOPs混合包围盒的碰撞检测方法,对相交的物体进行了干涉检测和干涉剔除。将此方法应用于船用柴油机维护保障虚拟装配系统的开发中,通过仿真分析对比,其方法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和实时性,能够满足虚拟装配系统开发中对沉浸感和碰撞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9.
为解决在车道线识别中检测消失点误差较大和检测速率较慢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CHT消失点检测对车道线采纳点进行最小二乘拟合的车道线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计算RGB熵直方图的最小差值,根据该差值初步分割道路图像。然后引入平行坐标系参数化的级联霍夫变换方法,对查找消失点方法进行改进通过一次投票得出消失点。并以搜寻的消失点为约束条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最终点进行拟合从而完成对车道线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对离线图片车道线检测精度达到93.4%,识别速度也有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60.
为清晰掌握水下机器人的响应运动状态,提出海流干扰下水下机器人的快速动态响应控制方法。利用平面坐标系,确定机器人的主体运动方程,完成海流干扰下水下机器人的运动建模。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海流动力混编结果的方式,换算水下机器人的响应控制推力,并确定动态响应边界条件,完成海流干扰下水下机器人快速动态响应控制方法的搭建。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技术手段相比,应用新型控制方法后,水下机器人响应运动速度曲线、加速度曲线与理想曲线间的差值明显缩小,整体响应运动状态得到清晰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