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3篇
综合类   14篇
水路运输   36篇
铁路运输   9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合蚌客运专线沿蚌淮高速公路跨合徐高速公路、水蚌铁路、窑河,经淮南市,与淮南铁路并行,经长丰县至合肥市,线路大致呈南北走向,全长130.589km。其北连京沪高速铁路,南接合肥枢纽与合宁、合武铁路衔接,是京沪高速铁路与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的快速连通线,也是京福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为双线,旅客列车速  相似文献   
152.
目前GSM-R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只能在一定高度范围进行,高空区域电磁环境分析也只能依据理论计算。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提出利用无人机搭载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对基站高空区域的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监测,可以丰富电磁环境影响分析的技术手段。选取高铁沿线的一个GSM-R基站,通过现场实测,获取GSM-R基站天线垂直面和水平面射频综合场强的高空分布情况,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用实测数据可以确定基站高空中的电磁辐射超标区域,用于指导新建GSM-R基站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53.
任超 《中国铁路》2023,(5):8-12
基于5G技术的新一代铁路专用移动通信(5G-R)系统已成为铁路智能联接的首选。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需要解决高可靠性和高速移动性的问题,以及轨道交通枢纽群与场景独特性带来的挑战,因此5G-R系统覆盖方案需结合铁路自身特点开展设计。重点对5G-R系统链路预算、无线组网方案进行研究,探讨分析单BBU和双BBU星型组网、环型组网方案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并提出在5G-R系统建设初期,GSM-R与5G-R系统共存时的覆盖方案。  相似文献   
154.
刘刚  葛伟涛 《中国铁路》2023,(3):83-89+115
当前海外多国已经开展铁路5G专用移动通信(5G-R)即下一代铁路移动通信系统(FRMCS)的应用研究,基站间距的问题亟待解决,铁路原采用的无线模型已不再适用。从基础理论入手,通过确定模型、选取参数、路损计算、链路预算等研究,得出基站间距的理论值,并与海外5G-R的试验值比较,剖析天线挂高、基站接收能力、小区边缘速率等关键特性,得出5G-R基站间距结果。将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对部署5G-R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55.
通过分析国内普速干线450 MHz无线列调通信系统的现状,以及国家对450 M~470 MHz频段的相关政策要求,讨论了450 MHz无线列调通信系统改造为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的必要性。针对基站+模拟直放站、基站+数字直放站、分布式基站BBU+RRU的改造方案,从噪声干扰、多径时延、设备兼容性、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3种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造建议,对既有铁路450 MHz无线列调通信系统改造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6.
铁路5G-R专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容灾能力是铁路独特场景下组网的重要需求,基站组网方案的可靠性定量分析是5G-R组网方案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冗余组网对5G-R基站中主要单元设备进行备份是5G-R场景下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主要方案。针对射频拉远单元(RRU)与基带处理单元(BBU)组成的基站系统和将BBU拆分为分离的集中式单元(CU)及分布式单元(DU)的基站系统,利用静态分析和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建立可靠性分析模型,定量计算2种基站系统的可靠性参数。同时,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法,建立较完备的基站设备管控和故障切换逻辑,模拟基站故障场景,对2种基站组网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仿真结果和可靠性参数指标表明:冗余组网设计有效地提高了2种基站组网系统的可靠性,且通过交叉连接方式可以有效减小CU和DU分离部署带来的可靠性损失,验证了该冗余组网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