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22篇
公路运输   270篇
综合类   124篇
水路运输   66篇
铁路运输   64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唐锋 《公路交通科技》2013,(5):138-139,147
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特点,通过荷载疲劳及温度疲劳分析了加铺沥青罩面后复合式路面的综合疲劳应力,并依托友谊路沪宁高速下穿段改建工程验证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2.
基于传热学基本原理,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温度荷载作用下AC+CRC复合式路面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了横向裂缝间距、AC层厚度及模量、CRC板厚度及模量、配筋率等路面结构参数对复合式路面结构温度翘曲应力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构表明,温度荷载下横向应力接近主应力,应予以重点考虑。路面板宽度、厚度及温度梯度与板内最大主应力关系密切,配筋率、粘结刚度系数对纵向拉应力影响也较大。研究结果可为AC+CRC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铜锣山隧洞单护盾复合式TBM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主轴承密封出现严重漏油问题的分析研究,将润滑系统的一部分由油润滑更改成脂润滑,快速有效的解决了润滑油泄漏的问题。不仅节约了施工成本,而且赢得了大量宝贵的掘进时间,确保了工程按时完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74.
在CRCP+AC复合式路面中,研究CRCP+AC复合式路面温度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和实测结果,建立了CRCP+AC复合式路面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能够准确预估各种路面结构的温度场分布情况,为力学分析提供温度参数。  相似文献   
75.
结合成渝地区环线纳溪至宜宾段公路白鹤林复合式互通设计实际,介绍了复合式互通设计主要连接方式,讨论了复合式互通交织段的通行能力,分析了交织车道的布置方案及其特点。结果表明:选择合理的连接方式,既满足了互通的通行能力,又保证了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76.
对比分析中英规范关于港口道路铺面设计的计算步骤、方法及差异,并通过某工程采用的铺面结构计算实例进行对比说明,为海外港口工程中的铺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那沙岭隧道是江西武宁至吉安段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工程之一,为双连拱隧道,全长462m。该隧道采用新奥法设计施工及复合式衬砌.初支与防排水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它的质量好坏对整个隧道质量来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8.
从林后枢纽复合式互通方案设计出发,阐述了林后枢纽复合式互通影响因素,方案比选,整体设计。通过设计实例,简述了复合式互通方案设计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复合式互通不同于单个互通,特别是其中之一为枢纽互通时.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互通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79.
蒙先君 《隧道建设》2004,24(2):61-67
以中铁隧道集团引进的先锋一号、先锋二号盾构机为例,阐述了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刀盘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总结了施工过程中刀盘常见的故障与损坏的方式,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对解决类似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0.
诸岧 《公路与汽运》2022,(3):139-143
以珠海市兴业快线东段隧道为工程背景,在FLAC3D平台上对其开挖支护全过程展开数值模拟,重点关注隧道拱顶沉降及复合式衬砌围岩压力分布,并与现场监测结果相互验证。结果表明,带临时竖撑的上下台阶开挖方法引起的拱顶沉降呈“急剧沉降—缓慢变化—稳定收敛”的变化趋势,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沉降终值基本一致,均小于规范要求的预留变形量,带临时支撑的上下台阶开挖方法可用于类似条件下隧道工程施工;主洞初期支护围岩压力呈外侧大内侧小、上部大下部小的分布形态,最大值出现在隧道拱肩位置(临时竖撑处);受后行主洞隧道开挖的影响,先行辅洞隧道初期支护上的围岩压力减小,二次衬砌承担了部分围岩压力,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荷载承担比约为6∶4(内侧)、7∶3(外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