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2篇
  免费   210篇
公路运输   1987篇
综合类   1215篇
水路运输   630篇
铁路运输   752篇
综合运输   13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依托深中通道深层水泥搅拌法(DCM)复合地基处理项目,对工程区域沉管隧道块石垫层开展陆上工艺振密试验研究,分析块石垫层振密时间、振动锤转速、激振力、垫层厚度、振沉量、变形模量等因素对DCM桩顶沉降、桩顶及桩间土应力变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液压振动锤转速、激振力、振密时间可以对块石层产生有效的振密;增加块石厚...  相似文献   
152.
为了研究不同围压、多种界面层倾角和界面层间距的层状复合岩石的力学性能演化规律,利用ZTR-2000微机控制岩石三轴测试系统,开展了不同围压条件下岩样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轴向抗压强度随界面层倾角的增大而降低、随着围压的增大而提高.在低围压时,界面层间距能够提升抗压强度;在高围压时,界面层间距对抗压强度影响不大.层状...  相似文献   
153.
海文跨海大桥是中国首座跨越地震活动断层的跨海桥梁,主桥为独塔半飘浮体系斜拉桥,跨径布置为(230+230)m,跨断裂带引桥为57~60 m不等跨径的简支钢箱梁。针对项目强震、强风、强腐蚀等复杂建设条件,该桥主梁采用自重轻、抗风性能优、疲劳耐久的STC轻型组合扁平钢箱梁结构;桥塔采用承台无系梁的横向“人”字形塔、环向预应力锚固系统;通过与沉井方案比选,提出桥塔基础采用超大直径4.3 m的钢管复合桩,以解决强震作用下基础的受力与微风化花岗岩地质施工的难题;采用提出的钢-STC钢箱梁简支桥面连续构造、三维可调节的钢垫石支撑技术方案,以解决跨断裂带钢箱梁日常行车舒适性与强震下桥梁易修复的难题。开展钢箱梁简支桥面连续构造理论及荷载足尺模型试验、1∶20主桥振动台模型试验、抗风模型风洞试验等相关研究,验证了结构的可靠性及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4.
为了探究盐渍土地区砾石桩复合地基桩土作用性状,结合西北地区某盐渍化软土地基处治试验段,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砾石桩复合地基数值分析模型,考虑砾石桩复合地基在施工期和运营期排水固结的前提下,对上部路基荷载作用下砾石桩复合地基桩土的承载性状、沉降性状、应力分担等作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基填土高度对砾石桩复合地基桩土作用性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路基填筑期至运营期,桩土应力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直至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5.
集料-沥青界面强度实验,集料-沥青界面黏合机能影响要素分析,孔隙水压对沥青复合料的损坏原理。本研究经过界面拉拔实验,分析沥青老化、温度和水分等要素对集料-沥青界面黏合机能的影响,探讨车辆载荷作用下孔水压对集料-沥青黏合机能的影响及损坏原理,以为同类沥青复合料路面工程应用提供研究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6.
为探究复合改性技术提升混合生物沥青路用性能的工艺及机理,针对特定来源的SH型生物沥青,将其与石油沥青共混制备混合生物沥青后进行SBS/橡胶粉复合改性,研究改性顺序及改性剂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常规路用性能的影响、生物沥青掺量对改性剂溶胀特性与复合改性沥青高温及低温性能的影响,由此确定混合生物沥青复合改性工艺;利用多应力重复蠕变恢复(MSCR)、弯曲梁流变(BBR)和频率扫描(FS)试验评价复合改性沥青的流变特性;借助红外光谱(IR)化学官能团分析以及荧光显微镜(F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微观形貌观测分析揭示混合生物沥青复合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SBS掺量为2.5%,橡胶粉掺量为18%(内掺)时,按照先SBS改性后橡胶粉改性的顺序制备的复合改性沥青的常规路用性能均较优;生物沥青掺量为15%时改性剂溶胀特性与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及低温性能均较佳;SBS/橡胶粉复合改性在显著提升混合生物沥青弹性恢复率与m值的同时还降低了其不可恢复柔量与劲度模量,即改善了混合生物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且此结果与FS复数模量主曲线结果相一致;生物沥青可有效增溶聚合物改性剂并增强聚合物相网络结构,从而显著提升沥青复合改性效果;对混合生物沥青进行SBS/橡胶粉复合改性后未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此复合改性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沥青厂生产的复合改性沥青性能优于实验室水平制备的复合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157.
弓锐  郭彦强  徐鹏 《中外公路》2019,39(1):234-237
该文研究并确定SBS改性剂和降黏剂在SBS改性沥青中的用量,结合改性乳化沥青的乳化现象和检测结果,确定了SBR改性剂在SBS改性乳化沥青中的添加量,研制出高黏高含量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并通过沥青层间黏结试验,证明其具有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8.
通过沥青基本性能测试、红外光谱测试、荧光显微镜研究了接枝SBS对改性沥青稳定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丙烯酸接枝到SBS,在SBS中引入极性基团,其改性为化学改性;接枝SBS改性沥青的改性剂和沥青之间界面非常模糊,改性剂和沥青有较好的相容性,界面结合强度较好;接枝SBS(2%~6%SBS)离析后软化点差仅为0.1~1.1℃,提高了改性沥青的高温储存稳定性,达到了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9.
160.
童浩  金光来  豆莹莹 《公路工程》2021,(2):89-95,102
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对高灰分天然岩沥青BRA和SBS改性沥青复合改性BSAC-20与BSSMA-13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其混合料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BRA和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各组分适宜的掺配比例,综合评价了用于不同路面层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将其与单一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