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2篇
  免费   202篇
公路运输   1769篇
综合类   917篇
水路运输   638篇
铁路运输   794篇
综合运输   11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独墩单铰支座曲线梁桥通病分析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独墩单铰支座曲线梁桥出现的通病 ,就温度对其梁体的变位影响以及预应力等因素对其支座支反力的作用进行了实例剖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此类桥梁的支承体系的病害整治对策 ,并通过加固实例的监测结果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82.
结合工程实例 ,对振冲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机理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3.
大粒径碎石桩能克服由于地基强度较低而难以成桩的问题,它是超软弱淤泥地基土加固处理方法之一.实测资料得到,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比天然地基提高了2.8倍左右.实测沉降量比相邻段用砂井加土工布处理,沉降量减少约30%.地基加固效果显著.实测沉降速率表明,只要大粒径碎石桩施工质量得到保证,路堤填筑期基本上可以不考虑填土速率问题.从桥头相邻两种地基处理方式沉降与沉降速率比较分析得到,碎石桩可起到缓冲过渡区的作用,可减轻桥头跳车问题.介绍了大粒径碎石桩在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某桥头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4.
介绍钻孔注浆桩的作用机理、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承载力计算及检测、与相近工艺桩型的比较及工程实例等  相似文献   
85.
挤密砂桩加固软弱地基的承载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淮安地区高速公路软弱地基的工程实例,进行了砂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的理论计算分析,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结果基本一致。同时从复合地基理论与砂桩单桩承载力计算理论的角度分析影响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6.
岩石GFRP锚杆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袁勇  贾新  闫富友 《公路交通科技》2004,21(9):13-15,20
锚杆支护在边坡加固、隧道喷锚支护、大型洞室支护、建筑结构加固等土木工程领域中应用广泛。锚杆作为支护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应当具有足够的安全度和耐久性,由于钢材料容易受到环境腐蚀,常用的钢锚杆的耐久性应当引起关注。应用于船舶、航空、化工等领域的复合纤维增强塑料(FiberReinforcedPolymer,简称FRP)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绝缘、易加工等优良性能。本文从技术经济指标分析FRP用于岩石锚杆的可行性,以促进这类高性能材料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87.
采用原位等效静荷载试验方法,检测和验证13m跨简支钢筋混凝土单块板,铰缝处理前后结构的受力性能,铰缝处理前后单板挠度分别为1/307、1/786,单板经铰缝处理满足了正常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8.
粉喷桩加固软土复合路基受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杭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进行了路堤荷载下粉喷桩加固软基现场试验研究,以期对软土复合路基的桩土应力比及桩身应力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89.
高强力复合土工布在软基路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采用高强力复合土工布处理软土地基路堤的设计、施工与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0.
基于复合神经网络模型的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沈勇  吴新文 《汽车工程》2004,26(4):458-460,475
针对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的运动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Ackerman转向模型和神经网络方法的复合模型,用于对各个车轮转速进行仿真和控制。这种复合模型的特点是结构非常精简,其参数可用实际整车数据来直接整定,尤其适合于车辆的中低速运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