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3篇
  免费   156篇
公路运输   1239篇
综合类   1280篇
水路运输   1197篇
铁路运输   651篇
综合运输   5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非线性未知系统的多目标最佳化控制一直是控制领域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它是多目标最佳化问题与控制问题的结合体。其困难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被控对象没有可利用的数学模型,仅能依据经验或其输人输出数据对它进行认识;二是系统各个控制目标不能用精确解析式子进行定量描述;三是系统的涉及的变量和因素较多,运行状态有很多不确定性。上述三方面的困难使得已有的基于模型的多目标最佳化理论不能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22.
利用微分不等式方法研究了二阶Volterra型方程非线性边值问题ε^2u^n=f(t,u,Tu,ω(ε)u,,ε),g(u(0),u(0),ε)=,h(u(1),u(1),ε)=的解的存在性和一致有效估计,其中「Tu」(t)=ψ(t,ε)+k(6t,sE)u(s)ds。  相似文献   
23.
指出了在开流格点中,存在着时间空间不可约周期结构,并通过对初始稳定性和边界稳定性的分析,证明了该结构的稳定性,其数值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4.
在理论上论述了非线性理想倒退分析的计算方法,提出严格按照施工顺序,逆向地对结构进行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混凝土徐弯影响的倒拆分析计算,从而得出各施工阶段结构所应有的内力和位移,同时还提出了计算机模拟结构体系转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大跨斜拉桥空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新林 《华东公路》2001,117(3):8-12
基于有限单元法,推导出多自由度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并将其转化为增量形式,建立大跨斜拉桥的地震激励模型。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程序NSRB。研究了某主跨360m的斜拉桥在自重及斜拉索初张力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并对其分别进行线性,非线性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大跨度斜拉桥的几何非线性影响因素不容忽视。通过确定性地震反应分析可知,该桥抗震性能良好,地震荷载不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26.
利用Shilnikov定理,巧妙地引入“反流”的概念和方法,证明了在适当选取参数时,一个简单的三阶自治无反馈双晶体管电路中混沌现象的存在性。该电路是由本课题组首先提出并进行研究的。通过计算机仿真与硬件实验已发现其中存在丰富的混沌现象。  相似文献   
27.
28.
黄彭 《华东公路》1993,(6):73-78
根据沥青面层结构的使用需求,一种改性外加料往往不能满足全部性能改善的目的。本讲通过橡胶,树脂,矿物填料以及外掺剂的相互组合实例,介绍了它们混熔改性工艺和机理。最后提示了在多元复合改性过程中应注意改性目标,基准沥青性状,加工拌制工艺,就地选材,剂量适用范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9.
地铁逆变牵引系统中平衡电抗器的存在对减少大功率逆变器体积、降低造价不利。为此,运用磁集成技术将平衡电抗器与变压器有机结合,构造出新型12脉波二重逆变牵引供电系统,实现利用集成磁件的等效电感取代平衡电感的设计思想。采用基于边单元的稳态非线性有限元法,建立地铁变压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各绕组间的等效电感进行分析计算。仿真结果与样机现场试验数据非常接近,验证了所提出的有限元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0.
研究目的:在劳动定额表现形式上寻找一种符合社会发展的并且符合劳动定额专业特点的表现形式。 研究方法:根据劳动定额专业特点,对劳动定额标准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结果进行精度检验。 研究结果:劳动定额标准均可用数学公式来代替,将这些公式存入计算机,查找劳动定额标准时,只需将影响工时消耗的因素值输入计算机,即可显示出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再输入工程数量,即可输出定额工天等。 研究结论:劳动定额表现形式目前主要受两方面的制约:(1)企业生产工具的先进程度(主要表现在机械化和自动化方面);(2)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普及程度。受这两方面的影响,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各行业的劳动定额表现形式基本上呈现3大类:(1)以完全的数学公式表现;(2)表格形式与数学公式并存;(3)仍以表格形式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