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28篇
公路运输   178篇
综合类   93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292篇
综合运输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91.
严卫 《隧道建设》2006,26(5):37-40
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位于青藏高原昆仑山北麓乱石沟西测,海拔高度4000m以上,属多年冻土地区,隧道全长1686m,目前为世界最长的多年冻土隧道,于2003年9月建成。隧道贯穿多年冻土层,为减少隧道贯通后衬砌内外侧的热交换,使围岩中的水处于冻结状态,避免大量漏水,采取以堵为主,防、截、排、隔热、保温等多项措施。故多年冻土隧道的防、排水处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是重要的技术问题之一。结合工程实践,介绍多年冻土隧道防、排水有关设计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92.
本文首先论述了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常见的几种主要不良冻土现象冰椎、冰丘、冻胀丘、厚层地下冰、热融滑塌、热融湖塘及沼泽湿地的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然后.结合寒季对青藏铁路沿线次生不良冻土现象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几点认识和看法,供设计和施工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93.
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的自然地理概况、地质地貌概况以及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分析已建寒区隧道病害原因,从隧道结构、防排水、冻融圈范围等方面探讨多年冻土地区昆仑山隧道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594.
通过对青康、青藏新藏、木里等公路的病害调查,分析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翻浆路段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翻浆路段的基本特征:土质特征、冻土特征、工程地质和气候特征、行车荷载和水分等。揭示了水、温度、土质是导致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发生翻浆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初步认识了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595.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前应该详细调查沿线冻土分布、类型、冻土上下限、冰层上限、地面水及有无其他热融(湖)塘、冰丘、冰椎等不良地质路基地段情况。由于各永冻区的自然条件和土壤冻结条件差别显著,所以很难有统一的路基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应根据设计对土基冻融状态的要求而选定。  相似文献   
596.
结合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分析高原富冰冻土隧道施工的特点、难点,主要介绍应对措施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97.
张照财 《科技交流》2003,33(4):7-12
中吉乌铁路横穿南天山和费尔干纳山两大山系,途经恰克马克、阿尔帕和亚塞河峡谷,地形地质条件异常复杂,沿线除常见的滑坡、错落、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外,还有多年冻土、高烈度地震、雪害等铁路工程少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本文着重用介绍了中吉乌铁路的多年冻土、高烈度地震、雪害等重点地质灾害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598.
对青藏高原冻土区基桩检测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金河 《科技交流》2003,33(4):142-144
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道桥梁基桩进行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当属首次。这一特殊基桩检测与一般基桩检测有许多不同,就目前发现有四种情况需引起注意:多年冻土上限附近的反相异常;桩周地层影响较大;嵌岩桩多,桩底反射微弱;龄期与时域波形的关系复杂。本就以上四点进行阐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9.
以青藏铁路清水河倾填片石护坡试验路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施工前后和变更设计前后试验路基各监测断面的地温场变化状况和演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倾填片石护坡具有一定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600.
针对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气候特点,详细介绍多年冻土区涵洞工程的设计原则、施工方法和技术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