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8篇
综合类   55篇
水路运输   136篇
铁路运输   24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提出一种利用目标方位信息和多普勒频移信息联合估计匀速直线运动目标要素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观测站不机动情形下目标运动分析问题。将2种目标信息分别伪线性化,建立对应的伪线性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方法构建2个伪线性滤波器,后融合的方法得到了目标要素估计的算法。与现有的基于方位和多普勒频移进行目标要素估计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有以下不同特点:1)2个线性估计器均是二维系统,可观测性增强;2)在多普勒频移估计器中,不需要估计线谱的原信号频率。数值仿真给出了不同观测误差下的算法性能,试验验证了方法的实际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2.
基于雷达的舰船目标识别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海上交通的管理与监控、舰船运动目标的识别、敌方舰船侦察等,在雷达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地面杂波信号、气象杂波信号等干扰信号会降低雷达系统的精度,导致水面舰船目标识别出现误差等问题。微多普勒效应是指激光雷达发生二次散射时,运动目标产生位移时目标的雷达回波频率会发生改变,利用微多普勒效应可以显著提高雷达系统的精度,提高海上舰船目标的识别与分类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微多普勒效应的原理,然后对水面监控雷达系统进行详细研究,最后开发了基于微多普勒效应的海上运动船舶目标识别与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233.
为探究复杂周期性浮置板轨道结构中的弹性波传播行为及波动效应的内在机理,基于无限周期结构的弹性波理论建立浮置板轨道结构模型,计算并分析结构带隙特征、弹性波传播机制以及移动荷载激励下的波动效应。结果表明:复杂周期性浮置板轨道结构在0~300 Hz范围内存在8个带隙,且带隙可阻碍弹性波在结构中的传播;带隙特征主要受结构刚度影响,可通过改变钢弹簧刚度、剪力铰剪切刚度和基础分布刚度来调节带隙范围;由于浮置板、轨道和隧道衬砌结构的弹性波局域共振作用,浮置板轨道结构减振效果在■倍共振频率范围内劣于整体道床轨道结构,而在大于■倍共振频率时才优于整体道床轨道结构;结构加速度响应峰值由荷载速度线与频散曲线的交点所产生,带隙和通带范围内弹性波存在不同的波动效应,且带隙对弹性波正向多普勒效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34.
为了评估不同扩频序列对高铁无线信道测量性能的影响,构建了基于扩频滑动相关的高铁无线信道测量仿真系统。在发射端分别生成Random、m、Kasami、Gold、ZC、Golay等6种扩频序列,通过COST207丘陵场景的标准信道模型传输调制信号,在接收端利用滑动相关算法估计出信道冲击响应。研究结果表明:Golay序列、ZC序列和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优于另外3种序列,进行高铁无线信道测量时误差相对较小;接收端利用估计的信道冲击响应可以有效提取信道的多径时延和多普勒扩展特性。仿真结果为构建可工程化应用的高铁无线信道测量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