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7篇
  免费   498篇
公路运输   4148篇
综合类   2106篇
水路运输   2205篇
铁路运输   2040篇
综合运输   666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437篇
  2021年   555篇
  2020年   592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362篇
  2014年   536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560篇
  2011年   715篇
  2010年   666篇
  2009年   648篇
  2008年   692篇
  2007年   589篇
  2006年   493篇
  2005年   450篇
  2004年   329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传统理论认为铸铁试件压缩断面应发生在45°斜面上,而实际试验中却在55°左右的斜面上发生。本文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102.
F_7断层挤压性围岩大变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乌鞘岭隧道F7断层属于高地应力软岩断层带,在施工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形,通过对软岩断层带的岩性分析研究,详细介绍控制软岩断层带大变形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3.
通过运用典型的类比分析法和三维模拟理论计算法对沉降的分析,比较准确地预测了隧道每一步开挖过程中所引起的地表沉降,确保了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及结构本身的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4.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控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 ,通过从选料、配比、拌制到入模浇筑的温度控制 ,减少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升的因素 ,降低混凝土中心温度峰值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保温养护 ,掌握混凝土温度变化情况 ,预防混凝土因温度应力引起的开裂。采取这些措施后 ,混凝土再也没有出现裂缝 ,提高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介绍淮安三线船闸主体工程中闸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6.
经建荣 《中国水运》2004,(11):47-48
船舶签证如何适应新形势的挑战。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这是既现实又紧迫的课题。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出发。阐述船舶签证的立法目的、许可依据和实践意义,从不同角度探讨船舶签证的本质要求和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07.
乔梁  廖晨彦  高宁  万浩然 《水运工程》2022,(10):208-212
针对软土层空间分布不均、厚度差异大的大面积地基处理场地,利用Civil 3D软件建立场地三维地质模型,并绘制场地软土厚度等值线图,直观地反映了软土层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结合不同软土厚度的典型钻孔沉降计算结果,软土层分别采用不插板不堆载、插板不堆载、插板堆载3种地基处理方案,兼顾了处理效果和工程造价。此外,利用Civil 3D软件建立堆载实体模型,用于计算堆载、卸载工程量,计算结果更加精细、准确,解决了传统断面法在交叉部位精度差、计算过程复杂等工程量计算问题。该实例可为后续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陆域开展地基处理精细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任成国 《隧道建设》2015,35(9):935-938
盾构施工管片背后注浆是保证隧道安全、质量及控制地表沉降的关键因素,更与施工成本息息相关。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在富水基岩中施工时,由于其管片背后填充空间大、富水基岩地下水冲蚀,同步注浆效果差,注浆质量对工程安全、质量及成本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通过对长沙—株洲—湘潭城际铁路湘江盾构隧道的施工过程研究分析,针对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富水基岩地层管片背后注浆普遍存在的问题,采用"同步注浆、补充注入砂浆、二次补强注浆及封闭环施工"的施工方法,经过施工过程的调整和优化,确保了管片背后注浆质量的安全可控,有效地降低了施工成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9.
刘方明 《隧道建设》2014,34(4):343-350
为满足南京地铁3号线浦珠路站大直径盾构整体始发的需要,对该站原分体始发结构进行调整。通过分析大直径盾构整体始发技术对地铁车站的影响,总结出地铁车站在大盾构整体始发条件下结构设计的处理方法及难点。根据车站工程地质,利用混凝土梁柱临时托换体系满足始发要求,并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及三维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提出转换始发的关键技术。得出采用临时结构托换技术解决大直径盾构整体始发技术是可行的,且临时结构托换体系对原结构尺寸未产生影响。通过分析验证了混凝土梁柱体系在在地铁车站结构受力体系临时转换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0.
大断面双层双跨平顶直墙暗挖地铁风道施工时具有开挖跨度相对较大、临时支护体系繁多、二次结构受力转换复杂的特点,针对某地铁车站风道双层段的工程实践,分析大断面平顶直墙结构施工时的关键技术环节,如中洞法开挖、受力转换、分块模筑等.结果表明,关键工序合理,切实可行,施工过程中通过受力转换确保了原初期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施工过程中严格监测控制,使风道二次衬砌质量得到保证,加快了衬砌施工进度,对整个风道工期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