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1篇
  免费   416篇
公路运输   3324篇
综合类   1693篇
水路运输   1754篇
铁路运输   1650篇
综合运输   536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354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479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418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435篇
  2011年   577篇
  2010年   553篇
  2009年   531篇
  2008年   570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传统方法因缺少自适应蚁群调度优化算法,导致调度资源分析不足的问题。在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支持下,为更好地提升双向通航港口船只调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提出大数据分析下双向通航港口船只调度方法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双向通航港口船舶调度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接着对港口调度能力进行模型建立,根据获得的数据引入自适应蚁群调度优化算法,完成数据科学调度计算。通过实验对比方式,对提出设计方法的合理性进行证明,对双向通航港口船只调度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2.
针对原有方法在对舰船尾迹破碎图像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受破碎图像特征残缺的影响,存在大量难以检测的角点,在图像破碎度为40%~60%时存在特征抽样拟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大数据环境下舰船尾迹破碎图像高精度识别技术。在大数据环境下,通过SUSAN角点检测算法这种大数据算法对舰船尾迹破碎图像进行角点检测。构建图像特征检测模型,利用构建模型对舰船尾迹破碎图像角点处实施特征检测,获取舰船尾迹破碎图像特征。通过构建舰船尾迹破碎图像高精度识别模型实现舰船尾迹破碎图像高精度识别。为了证明大数据环境下舰船尾迹破碎图像高精度识别技术实现了特征抽样拟合率的提升,将原有技术作为对比实验技术进行该技术与原有技术的特征抽样拟合率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该技术实现了特征抽样拟合率的提升,更适用于舰船尾迹破碎图像的识别。  相似文献   
23.
为提升综合交通日常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围绕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项目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针对数据库建设、指挥中心系统建设、应用平台的搭建进行详细分析,综合应用更深层次的技术与交通专网克服难点,实现信息的安全交流和传递,为多角度处理信息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4.
为了提高桥梁的设计水平,通过对实例工程斜弯箱梁桥采用Midas Civil软件,分析曲线处的预应力混凝土斜交箱梁受力特点,为斜弯桥梁设计计算提供可行计算方法,同时为工程人员对剪力-柔性梁格法的应用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25.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水银 《公路》2008,(12):179-183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由于其优良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面层结构中,随着半刚性基层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与面层粘结性差、易开裂等缺点,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材料的趋势越来越得到重视.作为基层材料,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回弹模量将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沥青混凝土路面承受汽车动态荷载作用.产生相应的动态力学响应.材料的动态模量更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在对AC25、AC30两种大粒径混合料的动、静态模量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材料动、静态模量之间的关系,为相应的研究和力学计算提供参考,同时.还对两种沥青混合料的应力依赖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6.
车辆跟驰模型是被交通科学与交通工程领域广泛认可的微观交通流模型,是交通流理论 的基础。近年来,信息感知与获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了数据驱动跟驰模型 的快速发展。数据驱动跟驰模型,是以真实的车辆行驶数据为基础,利用数据科学与机器学习等 理论和方法,通过样本数据的训练、学习、迭代、进化,挖掘车辆跟驰行为的内在规律。本文系统 回顾了数据驱动跟驰模型在过去20余年的发展历程以及由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带动的两次研究 热潮,归纳了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理论的跟驰模型、基于深度学习的跟驰模型、模型与数据混合驱 动的跟驰模型3类数据驱动跟驰模型,并分别介绍了其中的典型代表。分析数据源发现,尽管各 种高精度轨迹数据不断涌现,目前研究仍多使用美国于2006年发布的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 (NGSIM)高精度车辆轨迹数据,模型的可移植性和泛化能力值得思考与研究。提出关于模型输 入、输出的3个问题:如何考虑更多驾驶行为变量,是否有必要考虑更多行为变量,现有输入、输出 是否可替换。在模型测试与验证方面,发现并讨论了目前测试不充分、对比不完整、缺少统一测 试集与测试标准等问题。最后,探讨了数据驱动跟驰模型原创性与成功的关键因素等问题。期 望通过本文的梳理,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数据驱动跟驰模型的过去与现状,促进相关研究的快 速发展。  相似文献   
27.
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务院的要求,交通运输行业正在加大力度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法律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建立;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28.
在2011年东青高速公路路面维修工程施工中,为能够有效解决路面基层病害的维修处理和缩短高速公路施工工期要求,提高路面基层的抗车辙、抗反射裂缝和抗疲劳性能,采用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基层,配合顶管和碎石盲沟施工工艺处理路面基层病害。  相似文献   
29.
基层运管人员虽然位微言轻,但是在运输行业管理的大系统中却是举足轻重。因此,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提高管理和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30.
《西部交通科技》2014,(4):I0004-I0004
<正>青海首座大跨径双塔斜拉桥浇筑第一桩3月29日,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境内,哇加滩黄河特大桥北塔主墩第一根桥梁桩基(直径2.8米、深50米)完成混凝土浇筑,共浇筑混凝土328立方米。这是青海省首座大跨径双塔斜拉桥,也是我国西北地区跨径最大的斜拉桥。哇加滩黄河特大桥是牙什尕至同仁高速公路的主要工程之一,主桥全长1000米、主跨560米、宽28米,主塔最高达193.6米,计划于2017年建成。据介绍,根基浇筑前,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