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653篇
综合类   55篇
水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4 毫秒
441.
随着汽车碰撞安全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广大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日益重视,在开发微型轿车时,汽车生产商不能仅局限于符合国家被动安全法规,而应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介绍了正面碰撞微型轿车乘员约束系统(配置安全气囊)设计开发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442.
朱华 《汽车电器》2005,(3):42-43
在一汽大众生产的奥迪A6轿车上,安全气囊为标准配置。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控制模块快速对信号做出处理,确认发生碰撞的严重程度已超出安全带的保护能力,便迅速释放气囊,使乘员的头、胸部直接与较为柔软有弹性的气囊接触,从而通过气囊的缓冲作用减轻乘员的伤害。对于该系统故障的修理,需要掌握其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正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43.
故障现象:一辆2004款的富士重工斯巴鲁轿车右前侧面出现事故后安全气囊灯亮,但气囊和安全带张紧器点火装置未引爆。  相似文献   
444.
汽车安全问题是汽车工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焦点问题。汽车安全有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之分。汽车主动安全性是指防止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性能;被动安全性则是指交通事故发生时。汽车本身具有保护乘员、行人不受伤亡或伤亡程度减至最小的性能。目前汽车上广泛安装使用的被动安全装置主要有座椅安全带与安全气囊。  相似文献   
445.
沃尔沃S90、V90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由驾驶员安全气囊、前乘客安全气囊、驾驶员座椅安全带收紧器、前乘客座椅安全带收紧器、螺旋电缆、位于中央控制台的SRS控制模块和位于组合仪表上的SRS警告灯等组成。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的强度足够大时,控制模块发出信号给安全带收紧器,安全带收紧器将安全带收紧约10cm。同时,控制模块发出点火信号给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产生氮气使安全气囊张开,然后氮气从安全气囊模块后面的孔泄出,维持安全气囊膨胀状态约0.2s。  相似文献   
446.
447.
冬季气温低、霜多、雾大、雨雪多,给驾驶员驾车增加了很多困难,也给行车安全带来许多不利因素。为确保冬季行车安全,重点应做好“五防”。  相似文献   
448.
蒋作乾 《驾驶园》2009,(6):80-80
工地上经常能看到各种品牌的自卸车,不少农用运输车和小四轮拖拉机已使用或改装了液压自卸装置,这给货物的倾卸带来便利,但若使用操作不当,也会给机车及人身安全带来隐患。笔者曾在自卸车售后服务处工作过,见证过多起惨重的事故,在举升过程中,有时出现翻车,有时举升油缸脱落,有时油压迅速下降大箱砸下,这些事故,无一不造成重大损失,轻则更换配件,重则车毁人亡。广大自卸驾驶司机应注意以下规范,安全操作。  相似文献   
449.
安全气囊系统(SRS)是一种安全设备,与安全带一起使用时,用于在正面碰撞超过一定极限时保护驾驶员和乘客。飞度轿车安全气囊系统由安全传感器和撞击传感器、转向线盘、驾驶员安全气囊、前排乘客安全气囊、安全带张紧装置和前撞击传感器等组成。SRS系统组件的位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50.
正面碰撞安全带约束系统开发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张学荣  刘学军  陈晓东  苏清祖 《汽车工程》2007,29(12):1055-1058
详细介绍MADYMO安全带及正面碰撞模型的建模流程;并利用此模型,从乘员运动姿态、头胸部伤害响应值和非约束系统效率等方面,对比不同安全带预紧器、限力器模型对乘员的保护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利用预紧器消除安全带的初始松弛量,可显著提高乘员的非约束系统效率,并有效降低人体损伤值;在预紧量相同的情况下,锁扣预紧器的非约束系统效率优于卷收器预紧器;利用限力器可减轻胸部载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