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4篇
  免费   58篇
公路运输   509篇
综合类   311篇
水路运输   124篇
铁路运输   234篇
综合运输   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61.
地铁越江隧道地基沉降的离心模型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隧道发生的过量不均匀纵向沉降对隧道结构内力、变形、接头防水、以及隧道正常运营的影响不容忽视。离心模型试验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土工试验方法,通过离心试验对某地铁越江隧道的地基沉降进行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几点结论和建议,以期能对地铁隧道沉降的预估提供一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2.
钢管混凝土短柱强度计算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试验为基础的钢管混凝土研究理论,将钢管混凝土采用系数表示的综合强度值进行内力计算,为半理论半经验方法,该文通过对钢管环向紧箍力计算得出径向荷载作截面强度,实现了钢管紧箍作用承载力的单独分离,使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内力,能够划分成不同材料的强度来计算,并进行内力叠加,这种方法直观,简便,选取材料不同阶段的强度计算,计算结果与理论值相吻合。是钢管混凝土短柱强度计算方法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63.
系杆拱桥吊杆一次张拉方案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系杆拱桥吊杆张拉施工过程中吊杆内力相互影响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张拉方案对吊杆实际内力的影响是不同的,若选取不当,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吊杆内力甚至会达到设计值的5倍~7倍。通过一定的理论分析,编写结构计算程序,选择优化的张拉方案。  相似文献   
64.
以一座斜腿刚构桥为例,针对施工中遇到的高温合扰问题,对斜腿刚构桥的温度及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次内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该类桥型的施工方案进行探讨,提出减小结构次内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5.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中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普遍开裂这一现象,本文对国内现行有关规范中关于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内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评述,提出了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高速公路中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的内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6.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广州西南环高速公路上跨越珠江的丫髻沙特大桥为例,讨论了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阶段的稳定性和运营阶段的极限承载力。在分析过程中,考虑了几何非线性和构件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连续刚构弯箱梁桥横向内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变截面连续刚构弯箱梁结构分析的横向内力计算,探讨了桥梁纵向挠曲作用与弯梁扭转作用对横向内力计算的影响,以及横向框构中考虑材料在应力--应变的线性与非线笥关系两种不同状态下内分布的变化。以厦门海沧大桥西航道变截面连续刚构弯箱梁桥(78m+140m+78m+42m+42m)为例,计算了在预应力作用、自重恒载作用以及汽车与持车在最不利布置时的横向内力。  相似文献   
68.
69.
靠船桩的性状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提出的计算方法能反映土体因重复荷载而导致土体抗力退化的这一特点,解决了根据船舶排水量来计算靠船桩内力及位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0.
蔡学熙 《中国索道》2001,1(3):13-17
本在架空索道大直径导轮受力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近似分析方法对索道驱动轮的受力进行分析和计算。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索道的设计和计算,但计算过程未免过于繁杂,而且式子很长。为此,笔另辟蹊径,采用一种简捷、省时的手工计算方法,同样能获得与计算机相同的正确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