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58篇
公路运输   508篇
综合类   310篇
水路运输   124篇
铁路运输   231篇
综合运输   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通过对极限荷载与地基容许承载力的分析,提出了5利用理论公式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时安全系数的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62.
对株洲航电枢纽二线船闸高挡土环境中的双排桩结构变形及内力特征,采用数值计算和工程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桩径、不同开挖深度时结构的变形及受力形态。结果表明:双排桩排距取3倍桩径时,不同开挖深度的前排桩最大位移值呈现二次抛物线形态;前排桩内力呈现单锚板桩的受力特征,后排桩内力呈现悬臂板桩的受力特征;通过设置卸荷板、采用抗剪强度大的材料回填可有效控制结构变形及内力。  相似文献   
63.
为研究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特性,分别对主跨160 m的PC及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进行时程响应分析。采用MIDAS建立2种连续刚构桥模型,分析模型基本动力特性和在3种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振型贡献率无明显集中现象;地震波作用下,桥墩及主梁产生的轴力和绕横桥向弯矩较PC连续刚构桥大,绕顺桥向弯矩较PC连续刚构桥小;主梁跨中节点位移顺、横桥向均较PC连续刚构桥大;加速度衰减速度,顺桥向较PC连续刚构桥小,横桥向较PC连续刚构桥大;在主梁截面设计中,仍以静力计算结果控制。  相似文献   
64.
高桩码头结构纵梁的计算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纵梁一般为连续梁结构,连续梁的支承方式可以假定为不同的计算模型。本文分别按刚性支承、弹性点支承、考虑支座宽度的弹性支承对连续梁内力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做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5.
为确定沥青路面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的复合基层合理结构,利用BISAR程序,通过变化面层厚度、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厚度,对复合基层沥青路面进行结构内力响应分析,并建议设计参数。同时,对重载作用下复合基层路面结构力学响应进行分析,计算不同轴载作用下,路面各层底应力、各结构层的顶面压应力及层面剪应力,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6.
以主跨为200m的预应力混凝土三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分析,讨论了其动力特性;给出了设计风速范围内、两种不同工况作用下,最大双悬臂施工状态主梁各控制截面的风致内力。  相似文献   
67.
城市热力供水工程逐渐由近地层明挖向深地层暗挖转移,通过对北京市两个典型地质热力隧道的现场原位的监测,分析浅埋暗挖热力隧道在非降水施工过程中对于砂卵石地质和粉质黏土地质条件下的初支结构内力、围岩性状、水文特征的变化及对地层的影响.试验监测结果表明,隧道围岩的土压力分布不同,水压力分布相同,初衬钢筋内力分布不同,砂卵石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初衬受力情况较好,隧道开挖对地表沉降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在开挖城市供热、供水及供气等小断面隧道时参考.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以新建莆永高速公路古濑隧道工程施工为背景.对CD工法和三台阶工法下的初期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进行了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在特定隧道围岩条件下,初期支护结构所受内力在小于初期支护设计屈服强度条件下,施工方法将CD工法改为三台阶工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9.
针对具体工程案例,建立了隧道下穿两层、上覆一层的采空区的数值模型,得到了隧道开挖后隧道变形、衬砌结构内力及地层变化的规律,探究了多层采空区对隧道的叠加效应。主要发现有:隧道上、下的采空区对隧道变形的影响规律不同;多层采空区的存在大大增加支护结构的截面偏心距,从而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有无采空区时隧道周围的地层变形特征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0.
山佳 《铁道知识》2012,(5):36-39
创新之二:Q420q新一代的桥梁结构钢 大胜关长江大桥上部结构总荷载近100吨/米,致使最大杆件轴力高达10000吨,而且采用悬臂施工的钢桁拱结构内力变化大,各部位的受力也不均匀.由于铁路大跨度钢桥通常受材料及其使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最大构件设计承载轴力在5500吨量级(芜湖长江大桥),对于设计轴力最大的钢桁拱拱肋而言,即使截面宽度增加到1400毫米、截面高度增加到1820毫米且采用箱型多肋截面来增加其承压面积,仍然有约15%的构件需要采用较Q370qE更高强度等级的钢材. 这就需要研制生产一种新的高强桥梁结构钢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