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7篇 |
免费 | 8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95篇 |
综合类 | 155篇 |
水路运输 | 25篇 |
铁路运输 | 161篇 |
综合运输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以湖南省吉怀高速公路南山寨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流固耦合模型和普通对比模型,分别对考虑渗流场和不考虑渗流场的隧道开挖进行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以研究富水软岩隧道施工中渗流对岩体变形的影响态势和程度。 相似文献
162.
贺少辉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25(1):9-14
将裂隙岩体渗流视为裂隙网络流,核素仪在岩体裂隙网络流中迁移;核素在迁移过程中同时存在吸附和解吸作用。基于图论和单一裂隙渗流的立方定律,建立了裂隙岩体裂隙网络渗流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核素在裂隙网络流中迁移时既被表面吸附同时又发生解吸,建立了隙裂岩体核素迁移的二维稳态平衡和非平衡时间模型。 相似文献
163.
164.
165.
166.
海峡两岸主要岩体分类系统之比较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台湾隧道工程大都采用挪威Q系统与南非RMR系统进行岩体分类,当初引入时并未针对台湾地质特性加以修订,因此在应用过程中有许多未尽理想之处.就宏观角度而言,海峡两岸之地质条件较欧美地区类似,因此在岩体分类系统之应用经验方面较有相互参考价值.本文探讨岩体分类系统于隧道工程所扮演之角色,并针对海峡两岸主要岩体分类系统之基本内涵加以概述,包括中国大陆制定之铁路隧道岩体分级系统、技术监督局与建设部所颁布之<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以及台湾地区现今常用之挪威Q系统与南非RMR系统,进而比较探讨各系统之适用范围及实用性,以供海峡两岸隧道工程界台湾地区未来制定岩体分类系统之参考. 相似文献
167.
节理岩体隧道围岩稳定性判定指标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隧道围岩失稳模式和稳定性判据一直是工程界争论的焦点,迄今没有科学合理的标准,常以洞周位移或塑性区经验值作为稳定性判定指标。洞周位移受围岩弹模、隧道形状等因素影响,而且不同部位变形值差异很大,很难找到统一标准;以塑性区作为稳定性判据优于以位移作为判据,围岩塑性化反映连续介质宏观塑性流动力学动态,而不能用于量化判定由优势结构面控制节理岩体破坏的隧道稳定性。文章结合细观节理形态和变化,通过UDEC离散元程序,研究节理岩体隧道失稳模式及量化的稳定性判定指标,探讨了细观结构机制和宏观力学行为关系。结果表明:(1)结构面极大地削弱岩体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结构面变形与强度性质对于隧道稳定性起着关键控制性作用;(2)节理岩体隧道扰动区可划分为脱落区、张开区和剪切滑移区,其中脱落区表征围岩失稳模式,张开区围岩处于脱落临界状态,即塌方潜在区域;(3)剪切滑移区是诱发围岩发生渐进性破坏主因,提出将剪切滑移区作为节理岩体隧道稳定性判定指标具有严格力学依据,可以定量化评价围岩稳定程度。最后,以在建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为例,对比了锚杆支护前后力学效应,验证了以剪切滑移区作为节理岩体隧道稳定性判定指标的可靠性、合理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68.
169.
结合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站建设配套工程,介绍了临近核反应堆地下洞室群开挖爆破技术,阐述了在核电站内临近核反应堆地下洞室群开挖爆破施工工艺,并指出质量安全控制要点,使得施工质量和安全得到可靠的保证,为以后同类施工提供更有效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