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40篇
综合类   22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7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内昆铁路青山隧道施工中遇到了多工作面施工、瓦斯涌出和揭煤等不同的施工难题,对施工通风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山隧道的施工通风将射流通风技术应用于施工通风中形成了射流通风新模式,有效地解决了隧道5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无轨运输等条件下的快速掘进问题,较传统的巷道式通风显示出了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22.
铁路货车轴承智能化立体仓库,具有轴承缓存、保管、自动选配、统计、汇总、信息化管理等功能。采用智能化立体仓库模式,输送、存放、取出轴承和数据的统计汇总过程可自动完成。按无人值守方式设计和数据库管理,可长期保存记录,留有对外接口,并进行数据传输和网络通讯,有利于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23.
以理论和现场观测为基础,研究高水平应力条件下煤矿长壁工作面采区准备煤巷顶板的离层扩展过程和特征.根据三个不同的采矿阶段,即掘进阶段、掘进之后回采之前和回采阶段,研究巷道顶板离层发生的时间,位置,大小和所对应的地质条件,及离层在各阶段的扩展过程和特点.结果表明,顶板离层与采矿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的采矿活动隐含着不同的离层特性和机理.从时间上,巷道顶板离层在巷道成巷之时即出现,其大小随着采矿活动的变化而变化.从空间上,成巷初期,离层在顶板6m范围内分布大致均匀,之后形成两个位于顶板附近和深部的离层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离层区域逐渐合并,在巷道表面上方6m范围内形成离层区,其离层范围为巷道高度的两倍.成巷初期,最大离层决定着巷道离层特性,后期,离层数量则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4.
25.
在第八届多国城市交通展览会国际停车设备展览会上,大量的停车设备吸引了与会者目光。  相似文献   
26.
提出了一种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和触摸屏技术的可视化拣选操作方案,它配合存储货位分配策略和执行批量拣选作业的优化顺序,可以提高自动化立体仓库中载入拣选作业的工作效率,增加仓库的吞吐率,在给出这种新方案的实现框架之后,分析了该方案的性能模型,并对具有动态作业插入时的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27.
在玲珑金矿工程地质调查研究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围岩参数弹性模量E、泊松比μ、内聚力C、内摩擦角Φ,以及注浆压力P和注浆时间t作为围岩稳定影响因素,采用无量纲化的敏感性分析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各参数条件下巷道二期注浆开挖施工过程中围岩右边墙和底部的位移,进而计算和分析注浆加固过程中各围岩参数及注浆参数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以指导巷道开挖、加固与治理.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直墙半圆拱形断面巷道面临的支护难题,设计了直墙半圆拱形钢管混凝土支架与U型钢支架力学性能对比实验;实验全面测试并分析了钢管混凝土支架的承载力、位移与应变,同时分析了热煨弯曲对钢管原材料抗拉性能的影响及C60混凝土配合比合理性;实验证明钢管混凝土支架具有突出的承载优势。在实验指导下,对华丰矿-1100水平大巷动压巷道和大淑村矿-450水平新东翼皮带巷高应力集中巷道做了直墙半圆拱形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设计并应用,实践证明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效果明显,优于同断面U型钢支架,同时也发现直墙半圆拱形封闭支架的底角为薄弱点,并进行了改进与结构强化。  相似文献   
29.
以合肥至福州高速铁路采空巷道上方官山底特大桥群桩基础为对象,采用FLAC3D软件分析采空巷道上方桥梁群桩基础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得出不同工况下群桩的桩轴力、桩侧摩阻力、桩间土应力、桩顶应力和桩荷载分担比等受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承台刚度较大,桩身较长的情况下,采空区对桥梁群桩基础受力影响不大,群桩基础能很好地对采空区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30.
Access to any development is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uildings and urban roadways. The impact of access on urban roads varies with location of the acces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access to large buildings on the surrounding road network by exploring traffic conflicts based o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access. The concept of conflict intensity is introduced in this study as a new evaluation indicator to evaluate the traffic conflict triggered by the presence of ac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eater the speed, the greater the conflict intensity of access. Meanwhile, a similar situation exists when other variables (e.g., conflict angle or the number of conflicts) change. The larger the conflict intensity, the more dangerous the access.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can help developers and traffic engineers choose suitable locations of access and organize the traffic in a logical mann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