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2篇
  免费   472篇
公路运输   4364篇
综合类   2571篇
水路运输   2648篇
铁路运输   1768篇
综合运输   283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96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510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420篇
  2014年   616篇
  2013年   623篇
  2012年   703篇
  2011年   759篇
  2010年   766篇
  2009年   757篇
  2008年   706篇
  2007年   655篇
  2006年   489篇
  2005年   460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针对CKD8C机车柴油发电机组安装架原始设计方案刚度较差的问题,在不改变安装架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拓扑优化、有限元优化,最终确定的6点支承方式可以提高其刚度,满足安装架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2.
采用求解Beji和Nadaoka改进的Boussinesq方程,模拟了波浪在多个串连大圆筒结构前的反射,得到了作用于圆筒结构上的波浪力。空间离散采用有限元方法,可以较好地适应圆筒结构表面形成的复杂边界形状。数值模拟结果与公开发表的物理模型试验成果进行了比较,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3.
浅埋大跨度隧道的合理施工工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平面弹塑性有限单元法研究浅埋大跨度隧道的合理施工工法。以实际施工中拟定的双侧壁导坑加拱部跳挖法为基础,采用开挖分步相同、开挖顺序不同的三种施工工法。工法一和工法二均先开挖左侧壁导坑,再开挖右侧壁导坑,工法一先开挖两边,再开挖中间,工法二先开挖中间,再开挖两边;工法三的左、右两侧导坑同时开挖,拱部土体先开挖中间、再开挖两边。对三种施工工法产生的地面沉降、洞周塑性区及洞周变形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认为工法三最为不利,工法一是最优的。但考虑现有施工条件工法二为实际施工过程中拟采用的工法,该工法引起的地面沉降最大值可控制在30mm以内,满足沉降控制及对周围环境保护的要求。研究认为:若地面有建筑物需要保护,应先开挖邻近建筑物一侧的导坑,拱部也应先开挖邻近建筑物一侧的土体。  相似文献   
74.
厦门市仙岳路上跨金尚路立交桥牛腿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厦门市仙岳路上跨金尚路立交桥的牛腿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几种加载模式下牛腿的局部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桥牛腿受力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5.
地铁道岔间隔铁式活接头螺栓强度及疲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限单元法,分析了地铁9号单开道岔间隔铁式活接头螺栓在线路状态良好和恶化时的强度和疲劳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线路状态恶化时,活接头螺栓的最大等效应力比状态良好时增大60.9MPa,接头螺栓的疲劳使用寿命也从状态良好时的4年降至恶化时的11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76.
灌注桩深基坑的有限元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金民东路站深基坑使用灌注桩作为支挡结构的开挖、支护施工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据此分析了灌注桩内力、水平侧移等随施工过程的变化以及主体结构的内力情况,并研究了灌注桩刚度、地基土刚度对支护结构侧移和弯矩的影响,对实际施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7.
为了减弱地震反应,在双薄壁墩间设置合适尺寸的弹塑性连接梁,在地震中,连接梁产生塑性变形而耗能,在端部形成塑性铰,减轻了结构的地震响应。比较了设置连接梁与不设置连接梁两个桥梁模型,分别计算在顺桥向输入地震波时,薄壁墩柱的弯矩及位移,表明设置弹塑性连接梁的减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8.
中低速磁浮列车转向架防侧滚梁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翠英  徐巍  姚生军  郑宝奎 《铁道车辆》2013,(1):20-22,45,46
转向架侧滚是影响中低速磁浮列车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以国内某中低速磁浮列车防侧滚梁为例,对其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从改善转向架侧滚现象出发对防侧滚梁结构进行了优化。通过分析比较,推荐防侧滚梁加上下盖板并加高截面25mm为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79.
本文对电磁悬浮型常导高速磁浮列车绝对定位传感器进行工程化设计研究。建立传感器的解析电磁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标志板的屏蔽特性,从而为线圈设计及传感器工作频率的选择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针对传感器的读码准确率、实时性和鲁棒性问题,对信号调理电路的动态特性及参数选择进行分析与设计,并基于有限状态机设计传感器的读码算法。试验表明本文所设计的传感器稳定可靠,可保证样车试验的长期顺利进行。该传感器同样适用于中低速磁浮列车,对于轮轨列车定位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0.
以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对某山区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并与该桥几何线性地震响应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地震输入方向为纵向+竖向时,是否考虑几何非线性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而地震输入方向为横向+竖向时,是否考虑几何非线性的计算结果差异很大,指出桥梁横向刚度及桥梁曲线结构是两种计算结果发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所以,对横向刚度较弱或带有曲线梁段的桥梁进行抗震计算时,建议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