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5篇
  免费   97篇
公路运输   696篇
综合类   499篇
水路运输   359篇
铁路运输   261篇
综合运输   5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应力监测分析 ,认为混凝土在加载龄期较早时的收缩徐变较大 ,直接用所测得的钢筋应力通过弹模比法换算求得的混凝土应力值与理论值相差较大。本文提出的在加载龄期较早情况下 ,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引起的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应力重分布 ,通过静力平衡和变形协调条件 ,由实测钢筋应力推得的混凝土应力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 ,相应的收缩徐变总量与规范计算值较接近。本文方法在成都市火车南站斜拉桥监控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2.
将坐标网络应变技术应用于夏利变形车翼子板材质的国产化研究,通过对危险部位贴网格膜进行应变分布的定量测量和计算,确定生产稳定性和安全裕度,探讨了材质国产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3.
钢桥桥面沥青铺装层直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钢桥模型上进行了6种沥青混合料铺装层直道疲劳试验和高温车辙试验,研究了重复加载过程中应变变化规律,分析了桥面铺装层疲劳开裂性能,比较了各方案高温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84.
传统的内孔翻边工艺,未能充分挖掘金属板材自身的应变裕度。笔者曾沿用这一工艺,对本文所涉及的驾驶员门外板窗口进行模拟翻边,未能成功,后利用板料双拉成型原理,用一种新的成型工艺,在不改变零件设计的情况下使窗口一次成型。  相似文献   
85.
预应力曲线箱梁和异形箱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曲线箱梁和异形箱梁的静力分析理论和计算方法作过大量的研究 ,但这些理论和方法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特别是在实际设计工作中 ,运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为此本文在综合前人已取得经验下 ,针对桥梁结构设计中分析曲线箱梁、异形箱梁 ,经常遇到的难题进行了研究 ,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和方法 ,编制了等参元空间分析程序。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实桥试验 ,验证了本文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本文的研究工作更准确描述了箱梁的荷载响应 ,为设计人员提供直观的设计依据。对曲线箱梁和异形箱梁受力特性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并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6.
轴向荷载作用下桩的位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华  朱灿 《国外公路》2000,20(4):26-29
从桩的位移出发以土体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为基础,对Randolph&Wroth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桩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公式,通过与试验结果比较,修正模型与实际情况吻合理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87.
软土的卸荷应力—应变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模拟盾构法隧道掘进过程和基坑工程中土体的尖力径,对上海地区三种典型的软土进行了一系列的应力路径试验,对软土的卸荷应力-应变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发现软土的卸尖力-应变送系与应力路径密切相关,卸荷应力=-应变曲线为双曲线形式。  相似文献   
88.
89.
周履 《世界桥梁》2001,(1):28-34
试图说明"极限分析"为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和评估提供了一种简单、合理而通用的基础.描写了极限分析的静力和动力方法以及它们在混凝土梁、框架、板、壳体结构中的应用.此外还提供了包括最近发展的受拉弦和开裂薄模两种模型在内的补充变形考虑.指出了未裂及已裂反应分析的意义,并强调适当的教育和规范修订是更好地利用由极限分析所提供的潜在优势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90.
美国新西七街大桥是一座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网状吊杆拱桥,为了评估该桥施工过程中的受力状况并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在拱肋关键截面安装了可监测应变和温度的埋入式振弦传感器,对后张预应力张拉、主拱旋转、主拱起顶及成桥等阶段的应力数据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施工过程中,有限元计算较好地模拟了预应力张拉过程中结构的响应,拱肋混凝土没有出现开裂和压应力大于50%抗压强度的情况:施工过程中拱肋始终处于安全状态,但需关注拱肋处于竖立位时应力情况;通车后的静载试验表明,结构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