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37篇
综合类   30篇
水路运输   37篇
铁路运输   20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德发 《路基工程》2022,(4):95-101
在我国南方湿热气候环境筛选出原状土产脲酶细菌CX21,利用投射电镜对经革兰氏染色原状土细菌形态进行观察,通过比对原状土产脲酶菌的16SrRNA确定其细菌种类。采用紫外诱变技术获得一株新型高效产脲酶菌YB7,通过优化细菌培养环境,提高新型高效产脲酶菌的脲酶活性并筛选出稳定、高效的菌株。结果表明:当pH值为9时突变菌的生长量更高,其酶活也更高;温度对突变菌酶活性具有较大影响,最佳生长温度为25~35℃;提高振荡器转速使得细菌生物量增加,当转速超过130 rpm后,菌液浓度有一定的降低,而转速150 rpm及以上的试验组虽然其细菌生物量有所增加,但细菌活性降低;通过优化突变菌的培养条件,突变菌YB7的酶活性可以达到0.79 ms/min,较原状土产脲酶菌提高了46%。  相似文献   
102.
王德发 《路基工程》2022,(4):119-122
为摸清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大尺寸填筑体最佳灌浆间距及胶结深度,设计不同间距双孔灌浆模型试验,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研究不同间距双孔灌浆模型土体横向胶结距离及竖向胶结深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浆过程中,填筑体模型超声波逐渐增大,不同灌浆间距模型各行测点波速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且对经过20次灌浆循环得到的微生物注浆填筑体进行超声波检测,得到最优模型试验方案为灌浆孔间距10 cm,胶结深度13 cm。  相似文献   
103.
循环冷却水存在三大问题:水垢、腐蚀和粘泥,为生产带来诸多麻烦。本文介绍了水垢形成的原因、过程,除垢、阻垢的方法,以及材料腐蚀、微生物等的控制方法,另外,本文还针对我所水质的实际情况,对我所冷却水处理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4.
随着IMO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法规陆续出台并越来越严苛.船上的油水分离器的安全性、操作管理、初投资、维护和运行费用等诸方面要求也更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5.
方新洲 《航海》2002,(6):26-26
微生物石是由海洋微生物群(细菌和藻青菌)组成的一种结构,一般在水下不足25米处繁殖增生。在某些海域,微生物石能以惊人的速度铺满海底,使珊瑚接触不到生命源——光线,从而将其杀死。人们原以为它们在6500万年以前就已经绝迹了,但它们却在新千年伊始又“卷土重来”。微生物石重现海洋,威胁着珊瑚礁,并进而威胁着动物群落和人类。  相似文献   
106.
周旭 《舰船防化》2005,(1):5-14
微生物絮凝剂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一种天然高分子絮凝剂。本文就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做了全面综述,包括合成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絮凝剂的化学本质,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微生物絮凝剂的合成条件和提取方法等,列举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实例,并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7.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稀释法和划线纯培养法,从三个污泥样中分离出194株细菌,经过初筛和复筛获得14株产高效MBF的菌种,在对各菌株进行絮凝活性的遗传稳定性检验后,得到H1菌株,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伴随实验过程获得菌株筛选模式。  相似文献   
108.
项目摘要:近年来黑土退化严重,酸化是其退化的主要形式.酸化改变土壤生境,微生物种群结构和活性改变,影响氧化亚氮(N2O)产生过程及排放量.以长期定位试验基地不同时期留存的、酸度不同的黑土,同一时期、不同酸度的黑土及不同空间、酸度不同的黑土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09.
高彬  杨恒 《路基工程》2020,(4):57-61
采用微生物菌种巴氏芽孢杆菌和铁细菌,通过将微生物活化、培养,进行两种菌种的微生物生长曲线研究,分别探究改良红黏土的效果,得到其进入稳定增长期的时间。再将微生物培养至稳定增长期加入土体,通过K0固结不排水剪切三轴试验的抗剪强度峰值对比,研究在不同菌液与胶结液配比、土体不同养护温度、养护天数3种因素对土体改良的效果,得到在菌液与胶结液为1:1、养护温度为30℃、养护5天为最优,并且巴氏芽孢杆菌对红黏土的改良效果优于铁细菌。  相似文献   
110.
《船舶工程》2011,(6):138-139
2011年11月23日-25日,陶氏涂料材料业务部参加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涂料展,并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和新技术。陶氏微生物控制技术业务部新一代罐内防腐剂BIOBANTM 551S新一代罐内防腐剂产品BIOBANTM 551S采用了业务部最新研发的抗菌活性成分MBIT(2-甲基-1,2-苯并异噻唑-3-酮)。填补市场需求与技术空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杀菌剂的市场现状,积极应对和解决当前最为严峻的微生物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