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35篇 |
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966篇 |
综合类 | 474篇 |
水路运输 | 900篇 |
铁路运输 | 618篇 |
综合运输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76篇 |
2021年 | 85篇 |
2020年 | 101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216篇 |
2013年 | 220篇 |
2012年 | 319篇 |
2011年 | 306篇 |
2010年 | 227篇 |
2009年 | 251篇 |
2008年 | 282篇 |
2007年 | 200篇 |
2006年 | 247篇 |
2005年 | 168篇 |
2004年 | 156篇 |
2003年 | 123篇 |
2002年 | 68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6篇 |
1965年 | 6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262.
基于ADAMS/Car Ride车辆平顺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虚拟样机技术进行车辆平顺性仿真研究.建立了基于ADAMS/Car Ride的多体动理学模型,通过虚拟四柱试验台对模型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ADAMS/Car Ride可方便地进行路面功率谱密度响应仿真试验,所建立的包含虚拟四柱试验台的整车模型可深入进行车辆平顺性研究。 相似文献
263.
大众汽车公司开发的1.4L-TSI双增压分层直喷汽油机代表了当今世界轿车汽油机最新技术水平,该汽油机是全球最先进的汽油机之一。该发动机在开发成功的分层直喷汽油机上进一步采用废气涡轮一机械复合增压最新技术,使该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125kW,升功率达到89.29kW/L,(高尔夫原型车1.4L功率为66kW),[第一段] 相似文献
264.
265.
虚拟试验场是依据某汽车试验场建立的,可用于在仿真环境下对车辆进行路试试验。虚拟试验场的路面建模需要保证具有实际路面特性,文章针对虚拟试验场建立中强化路面的建立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方法,可以准确的建立虚拟试验场的强化路面。利用双轨路面计测量强化路面的不平度,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用试验场规则路面的详细尺寸信息建立模拟路面。对于规则强化路面,应用实际尺寸和技术规范等信息建立,对于不规则强化路面,利用实际测量的路面不平度,通过功率谱估计、路面等级分析、路面不平度数字化等建立模拟路面。通过相关性分析,保证所建立的模拟路面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266.
针对功率分流混合动力系统,为减小e-CVT混合动力模式与纯电动模式切换过程中发动机起停引起的整车纵向冲击度,提出一种发动机停机优化控制策略。首先,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功率分流混合动力传动系模型,确定最有利于发动机再次起动的曲轴转角为其最优停机位置;其次,利用动态规划算法设计发动机停机过程最优拖转转速轨迹,并在发动机转速小于200 r/min时协调控制电机与制动器对曲轴转角进行实时动态调节,使得发动机停止在最优目标位置附近;最后,通过仿真和台架试验对所开发的发动机停机优化控制策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使发动机停止在最优位置±6°范围内,保证了发动机起、停阶段的整车驾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267.
针对锂电池不同使用场合下的剩余电量估算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内阻功率的放电策略与功率积分的电池剩余电量计算方法。选取电池的1阶Thevenin等效电路模型,通过放电实验确定电池内部参数,建立了电池的可变参数模型。依据电池不同使用需求,通过功率控制电池放电电流,稳定电池的容量,提升了安时积分算法在稳定放电工况下的鲁棒性;将电池的温度、高频率波动电流和健康状况引入积分项,以衡量电池容量消耗速率,并采用功率积分算法估算电池剩余容量。将积分算法与EKF结合,减弱了积分误差对估算精度的影响。搭建实验台架,设计锂电池的放电工况,采用与之对应的放电策略和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有效地提升了电池剩余电量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268.
为研究地球曲率、温度、主缆弹性模量以及加劲梁恒载误差对2 000 m级超大跨度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的影响,以主跨2 180 m的广州狮子洋大桥为背景,采用BNLAS软件建立主桥有限元模型,基于单一变量法对上述参数的影响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球曲率对超大跨度悬索桥的主缆成桥线形影响较大,可通过在索股制造时对分跨标记点进行修正以避免该因素的影响;主缆成桥线形对温度变化极其敏感,建议增加温度测试断面数量以得到更为精确的温度场分布,据此对主缆成桥线形进行修正;主缆弹性模量影响索股的无应力长度,进而影响主缆成桥线形,需增加钢丝弹性模量的测试精度及抽样比例,得到符合实际主缆弹性模量的检测值,据此修正主缆成桥线形;加劲梁恒载误差对主缆成桥线形的影响很大,主缆架设前需要对钢梁进行称重并测试铺装材料的容重,根据实际重量重新计算主缆成桥线形,并且在铺装层施工时精确控制铺装层厚度。 相似文献
269.
270.
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为主跨1 092 m的公铁两用悬索桥,该桥加劲梁一期恒载为501 kN/m,二期恒载为318.1 kN/m,其中二期恒载中的铁路道砟为189.4 kN/m。加劲梁采用不携带二期恒载整节段架设、合龙后铺设二期恒载的方法施工。由于二期恒载达到加劲梁恒载的38.8%,加劲梁合龙后,加劲梁线形未达到成桥线形,在铁路道砟集中摊铺过程中,面临着加劲梁桥面系局部应力分布不均的难题。针对该桥特点,通过分析,该桥有砟轨道采用分阶段对称隔断与连续摊铺相结合的方案施工,将4线铁路分4个阶段进行铺设,阶段1和阶段2采用对称隔断的方式进行底砟及预留线道砟摊铺,阶段3和阶段4采用单向连续的方式进行连镇线轨枕及面砟摊铺。该摊铺方案引起的主缆线形变化较为平缓,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加劲梁桥面系局部应力集中的问题,采用所提出的方案施工后该桥线形及加劲梁内力控制均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