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388篇
综合类   105篇
水路运输   209篇
铁路运输   54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防地雷反伏击车辆(MRAP)是一种为士兵提供抵御地雷、简易爆破器材和其它威胁的改进防护战斗车辆。在现代反恐战争中,简易爆炸装置造成了美军大量伤亡事故,并且爆炸装置变得越来越精致、威力越来越大,因此防地雷反伏击车辆必将成为未来战术地面车辆武器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2.
杨絮 《世界汽车》2009,(4):100-101
2007年7月11日上映的《变形金刚》真人版以真实的场景再现了极富生命力的狂派与博派之间的战争。让喜爱汽车与电影的人们都为之兴奋不已。在狂派与博派的激烈战争中,实车变型更是让人拍案叫绝。时隔2年,《变形金刚2》又将掀起怎样的热潮,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53.
<正>交通动员是国防动员的组成部分,是国防建设与战争准备的重要内容,对战争进程和结局影响深远。因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推动交通战备建设科学发展,首要的是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方法手段,深化机制改革,用新视角探索交通动员的特点和规律,用新思路应对交通动员的机遇和挑战,用新模式完善  相似文献   
54.
王云  张立利  曲江 《汽车运用》2011,(11):26-26
一、当前车辆装备保障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任务紧急,准备时间仓促。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不可预测性,突发性强,任务紧迫,时间紧急,车辆装备动用频繁、故障率高,器材消耗快,实施保障的机构、人员相对较少,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各梯队连续机动的器材供应,保障任务繁重艰巨。(二)车型繁杂,器材统筹困难。部队装备的车辆型号繁杂,通用化程度低,维修器材种类繁杂。加之对任务区情况不  相似文献   
55.
近日,湖南湘潭公交有限公司向恒通客车订购了18台欧洲风情系列CKZ6103N,湖南岳阳公交有限公司订购了56台都市风景线系列CKZ6958NA3,以满足当地城市交通发展需要。这两款车型都是恒通天然气  相似文献   
56.
《驾驶园》2014,(7):86-87
<正>在这里,我们搜集了一些自驾出行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对将要自驾出游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车在异乡可不比在城区内,为了尽可能避免旅途发生车辆抛锚等不愉快的事情,驾车出行前,应该先到4S店对车辆进行一次全身"体检",确认其保持良好的状态。1.车灯:行车眼睛要擦亮转向灯、远近光、刹车灯、前后雾灯、仪表盘灯、车门指示灯等,它们是行车时你与他人交流的语言,夜晚还是你的眼睛,它们的状态直接关系到你的行车安全。所以,在  相似文献   
57.
本文首先评述了信息战的诸多定义,探讨了它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军事信息系统构想,指出了军事信息战系统发展中的若干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8.
<正>随着当前国际局势发展变化和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应对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已成为我军的双重使命,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我军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能。非战争军事行动暴发的突然性、不确定性和部队出动的时效性,对装备保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加之军事斗争装备准备瞄准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背景,应对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建设投入不够。  相似文献   
59.
1船舶驾驶台资源管理的意义对船舶驾驶台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充分利用是保证船舶航行安全的关键,而驾驶台资源中人力资源就是第一资源和至关重要的资源,船舶的安全需要靠船舶全体员工和岸基人员共同的努力,而员工的安全行为对安全工作极为重要,因此驾驶台当值人员是保证船  相似文献   
60.
工程造价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其人才培养必须了解社会需求及岗位需要,正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明确培养目标,结合高职特色进行课程设置,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