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73篇
综合类   77篇
水路运输   103篇
铁路运输   48篇
综合运输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11.
为了保障高速列车的安全可靠运行,文章以存在未知扰动和输入时滞的高速列车制动系统为被控对象,设计了新的高速列车制动系统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策略,实现了对给定速度曲线的渐近跟踪.首先,通过分析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原理和动态特性,建立了存在扰动和时滞的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其次,充分利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善于处理系统不确...  相似文献   
312.
为科学预测低岩跨比条件下软岩地铁隧道开挖后上覆岩土层及其管线的变形规律,针对隧道上覆岩层与土层客观移动规律的差异,考虑开挖时隧道围岩的施工扰动,构建低岩跨比隧道上覆岩土层的“类双曲”移动模型,据此提出地表沉降槽宽度的计算式,并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给出隧道上覆地层损失率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弹性地基梁理论分析隧道上覆管线的变形规律。以南宁某上覆排水管、天然气管和给水管3种不同材质管线的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地表沉降槽宽度随上覆岩层厚度增加而减小,随上覆土层厚度增加而增大;管线竖向挠曲位移、转角、弯矩及剪力与扰动程度正相关;管线转角、弯矩及剪力随其埋深和管隧夹角增加而增大,但竖向挠曲位移却随管隧夹角增加而减小;各管线沉降区域均主要集中于距隧道中轴线12 m范围内,竖向挠曲位移理论计算与现场监测结果误差均小于10%,且对天然气管和给水管的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313.
[目的]为明确舰船运动对实船雷达散射截面(RCS)测量统计结果干扰的情况,开展各种运动状态下舰船本体X波段RCS的统计特征分析。[方法]构建低海况运动状态下舰船本体动态RCS仿真方法,以DTMB 5415水面舰船标准模型为基础,构建水动力仿真和电磁散射统一模型,获取在水平入射方向上X波段雷达波探测的舰船动态RCS数据,分析统计时间、海况、航速和浪向角对RCS统计特征的影响边界及影响规律。[结果]舰船本体动态RCS统计特征与静止状态下的存在差别;在低海况下,舰船总的RCS特征值受海况、航速及浪向角的影响范围在0.9 dB以内;舰船特征方向上的RCS对浪向角变化的较为敏感,并随着海况的增加逐渐降低。[结论]研究成果有助于掌握舰船运动对实船RCS测量统计特性的干扰情况,可为实船RCS测量工况的选择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14.
山区河流航道整治一般采取筑坝、疏浚、炸礁、护岸等工程,在施工中不可避免对现状水生态环境造成扰动。以岷江下游航道整治一期工程为例,通过对代表性河段施工前后的水质、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种类和资源量开展现场监测,研究发现:施工前后水体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悬浮物的浓度有所升高,但均未超过相关标准限定值;藻类、水生维管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施工前后无明显减少。因此通过合理的时间、空间的施工避让,航道整治施工对山区河流水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15.
本文结合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针对重载管廊栈桥的受力特点,从方案选择、总体计算、横梁尺寸分析、实体模型分析对比、局部模型分析、应力扰动区设计等方面介绍了重载管廊栈桥宽幅预制箱梁精细化设计。宽幅预制箱梁承载能力强、整体刚度大,特别适用于重荷载、长距离、管廊分期实施的重载管廊栈桥。  相似文献   
316.
邹铁方  周靖 《汽车工程》2023,(2):313-323
为了解首次松开制动时刻(t1)扰动下基于制动控制的人地碰撞损伤防护方法的使用风险,基于一个包括3种速度、4种行人尺寸和2个行人步态的虚拟仿真系统,设计并用MADYMO开展1 920次仿真。对比分析后发现:车辆制动控制方法在无参数扰动时能有效降低人地碰撞损伤且不增大车辆所致损伤;t1扰动下,WIC降低、车辆所致HIC15不变、地面所致HIC15降低、落地姿态不变的案例占比分别为86.1%、98.61%、90.16%和90.97%,表明车辆制动控制方法具有很强的抗扰能力;t1越早越可能增大车辆所致损伤,而t1越晚越可能降低头地碰撞损伤防护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t1扰动下人地碰撞损伤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人车长时间不分离、人体从车体边缘掉落、落地姿态改变、完全制动组中伤害已经极低等;而保险杠长度、发动机罩盖倾斜角等参数显著影响制动控制方法的抗扰能力,其中保险杠长度越小、发动机罩盖倾斜角越大,制动控制方法的抗扰动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317.
依托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清远水利枢纽二线船闸深基坑工程,通过开展既有船闸水平位移、沉降、振动与闸间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实时监测,分析了二线船闸深大基坑开挖对临近一线船闸的扰动特征。结果表明:二线船闸基坑开挖过程,既有一线船闸闸室水平位移与沉降呈现两侧大中间小的分布规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5 m后,既有一线船闸沉降速率显著增大,且一线船闸两侧易产生不均匀沉降;闸间土体水平位移与临时支撑轴力的设置密切相关,最大累积变形为11.6 mm;一线船闸振动监测点最大振速为0.079 6 cm/s。由结果可知,二线船闸深大基坑开挖过程中,临近一线船闸的变形扰动控制在安全范围,确保了船闸结构及通航运营安全,研究成果可供船闸监测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18.
为保障车路协同环境下信息的可信交互,分析了车车、车路协同信息交互流程和不同模式下的交互需求,设计了车路协同可信交互架构;构建了车辆行为状态推演模型与路径扰动因子量化模型,设计了车辆主体可信度计算方法与等级评估规则,实现了车辆主体行为可信认证;通过对交通业务的有效特征理解构建了消息紧急度量化模型,利用低分辨率筛选策略初步过滤了消息报文,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对消息内容进行了深度理解,形成了多分辨率交互内容认知方法;使用包含OMNeT++和SUMO仿真模拟器的Veins搭建了仿真测试环境,针对不同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AV)渗透率下的开放道路和交叉口场景开展了仿真试验,对提出的车路协同可信交互方法进行了测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结合交通业务特征理解能够有效改善车路协同信息交互的可信度判别,提出的方法对信标位置消息的平均认知正确率可以达到90.91%,相比基于时效性检测的可信交互方法提高了8.68%;在安全效率消息可信交互验证试验中,随着恶意车辆比例的增加,传统基于投票机制的车路协同可信交互方法逐渐失效,而提出的方法在保证单次认证时延小于13 ms的条件下,平均正确率达到94.96%,较传统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方法提高了3.05%,且CAV渗透率越大,可信交互检测结果的准确率越高,漏报率越低,能够满足车路协同可信交互需求。   相似文献   
319.
[目的]针对桥梁建设中运用履带式清淤机器人进行沉井清淤时易出现附着力不足而打滑的工程问题,设计基于障碍Lyapunov函数(BLF)的轨迹跟踪控制器。[方法]考虑到轨迹跟踪控制器算法质心与几何中心不重合的情况、外界未知有界扰动的影响和系统动态不确定性,建立运动学及动力学运动模型。利用终端滑模观测器(TSMO)在有限时间内逼近外界扰动和系统动态不确定性。通过时变对称有限时间BLF稳定性分析,验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同时限制系统速度状态以防止控制失效。[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履带式清淤机器人在所设计的控制器控制下能够平滑且快速地到达期望的轨迹。[结论]研究结果证明了所用方法可以将机器人系统的速度状态限制在符合工程实际的区间内。  相似文献   
320.
针对永磁同步牵引电机因参数摄动不确定因素造成控制性能下降以及速度传感器存在成本高、环境要求严格、估计精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广义高阶平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算法(ASRGHCKF)无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自适应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算法。首先,建立参数摄动下PMSM数学模型;其次,基于扩展滑模扰动观测器(ESMDO)设计自适应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转速控制算法(ANFTSMC),选择新型指数趋近律可随系统距离滑模面的远近自适应调整趋近速度,同时ESMDO实时精准观测系统的未知扰动部分;最后,结合ASRGHCKF实时精准估计电机的转速和转子位置。通过与PI和传统SMC算法进行仿真和半实物试验对比,验证了该算法在电机参数摄动下暂稳态性能更佳,有利于改善PMSM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