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8篇
综合类   13篇
水路运输   12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黄正夏  欧阳敏 《时代汽车》2006,(12):122-126
险峻巍峨的秦岭横亘在中国的中部,其东南走向一直延伸到湖北省的西北部,和四川的大巴山交汇。秦巴大山东南交汇处有一个小镇叫十堰,行政上隶属湖北省郧阳地区的郧县,是一个只有百多户居民的山区小镇。四面环山的自然环境使这里与外界长期阻隔。这里山大人稀,地瘠人贫,经济极为落后,老百姓基本上是原始的生产耕作方式,没有任何工业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司令部就设在秦岭尽头的老河口。为了和战略后方陕西沟通,李宗仁修建了一条从湖北省老河口通往陕西省白河县的碎石公路,史称老白公路。  相似文献   
22.
今日滇缅路     
严光明 《云南现代交通》2005,2(5):F0002-F0002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云南省交通厅组织开展“重走滇缅路”、“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摄影展”等系列活动。重温历史,展望未来.昔日曾经为抗战作出重大贡献、硝烟战火弥漫的滇缅公路,如今已是景色为画、平坦快捷的国际大通道。  相似文献   
23.
新发现一篇1940年钱学森为国内航空研究院的学术成果所撰写的学术评论。通过对该文以及相关历史背景的分析,引出了为以往的钱学森研究所忽视的方面,讨论了钱学森早年的学术思想和研究风格及其对钱学森后来学术创造的影响,梳理了钱学森留美期间与国内学术界的联系以及为中国抗战时期的航空科研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24.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9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电令:《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部署的指示》,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山东军区5万余人、新四军三师3万余人、以及冀热辽、  相似文献   
25.
张颖 《汽车与配件》2006,(48):26-29
熟悉中国现代史的人都知道,在抗日战争的特定时期,有这样一条被称作“二十四道拐”的道路,成为了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如今,乘坐奥铃汽车重走二十四道拐,不仅对历史进行了一次回顾和反思,也充分体验了奥铃汽车在如此艰苦的地形条件下依然拥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  相似文献   
26.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天皇颁布敕令,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江苏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原中央军官学校大礼堂原址)举行,从而宣告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全面结束。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的最后胜利.也是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正义反击战取得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27.
黄凤娟 《人民公交》2015,(10):52-55
为保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北京及周边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保证车辆限行期间市民的正常出行不受影响,石家庄、邯郸、邢台、唐山、秦皇岛、保定等城市在月底到9月初先后实施了公交车免费乘车政策。在这段日子里,面对乘客激增、客流爆满的现象,公文人全力以赴,周密安排,科学调度,不仅加大运力投入,全体员工也加班加点,全力保障了免费乘车期间的正常运营,为抗战庆典贡献上公交人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8.
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诞生于清朝的洋务运动,扬名于抗日战争,成长于新中国,兴盛于改革开放。自1862年创办至今,长安已跨越了三个世纪,走过了144年的风雨历程。从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的先驱,发展为总资产突破300亿元、员工近3万名,军民品结合的、特别是国内最大的小型汽车(含发动机)制造企业,跻身中国汽车工业前四强,微型车行业第一;是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领军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29.
记得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使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批评那些对抗日战争持速胜论的人是不对的.意思是说他们被局部现象迷惑而看不到全局或整体,成语比喻一片树叶挡住人的眼睛,以致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  相似文献   
30.
魏鸿 《驾驶园》2007,(7):98-103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货物中转集散地. 它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到20世纪40年代的"抗日战争"中后期达到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