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1篇
  免费   128篇
公路运输   843篇
综合类   498篇
水路运输   166篇
铁路运输   325篇
综合运输   8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01.
提出了一种新型抗震墩柱———被动分肢墩的抗震设计思想,通过对墩柱截面功能的合理设计,利用地震荷载对其中“牺牲”部件的破坏,调整墩柱结构的抗推刚度和动力特性,提高墩柱的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表明:与普通延性墩柱相比,被动分肢墩具有更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502.
Lock-UpDevice是一种类似速度开关的装置,可以改变结构的平动动力约束方式。在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的设计、建设过程中,对在使结构产生较大运动速度的荷载作用下,为了使加劲梁不产生额外的梁端位移;或在大的冲击作用下梁体对伸缩缝不产生过大的速度以损害伸缩缝,进行了梁端设置Lock-UpDevice的可行性研究。该文对地震作用下梁端设置Lock-UpDevice于西堠门大桥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03.
介绍一种核安全级柴油发电机组,这种柴油发电机组应用于核电站应急备用电力系统。其最大特点是结构上强大的抗地震功能。在地震发生时或(和)地震后机组均能启动并满足对它的基本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504.
地震作用下城市立交抗震挡防撞措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明确地震作用下抗震挡前设置防撞装置对结构抗震性能的作用,通过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应用接触单元对比了城市立交中抗震挡设置了防撞装置后的结构抗震性能。由有防撞装置单墩模型参数分析以及一联简支梁设置与不设置防撞装置模型的对比分析可知:防撞装置的最大容许变形量是防撞效果的重要控制参数,在抗震设计中应综合考虑结构碰撞刚度、防撞装置可以提供的变形量以及构造许可等因素。  相似文献   
505.
毕桂平  江涌 《桥梁建设》2003,(6):15-17,29
通过实例就目前城市大型复杂立交工程中匝道的抗震分析计算模型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立交工程中常见的异型板梁抗震计算的局部分析模型选取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06.
介绍了现行桥梁抗震计算分析的几个方法.确定性方法中的弹性静力法,静力弹塑性分析,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概率性抗震分析方法中的随机振动虚拟激励法.并对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加以说明,着重介绍了随机振动虚拟激励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最后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07.
为寻求一种最优纵向抗震体系,以一座位于高烈度区的205 m+205 m独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建立动力模型进行时程分析,分别从黏滞阻尼器方案和弹性索方案两方面进行参数研究,比选2种方案并确定最优的纵向约束体系。结果表明,在总阻尼力和阻尼指数相同的前提下,当边墩与桥塔的阻尼器屈服力之比为1∶2时,下塔柱底的地震弯矩、塔顶位移与主梁位移均达到极小值;黏滞阻尼器在边墩和桥塔上的布置数量分别为4个、8个,当阻尼指数取0.3、阻尼系数为2 000 kN时,地震内力与位移均可得到有效的平衡控制;当全桥2根弹性索刚度为4×104 kN/m时,关键截面的弯矩和剪力均出现极小值,黏滞阻尼器方案较弹性索方案的地震内力降幅超过20%,地震位移大致减小50%。  相似文献   
508.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3部分。分析和对比了上述规范中抗震设计时场地类别划分、地基液化判别、动主动土压力和动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对比表明,我国、美国和日本场地土的分类方法相似,但划分的类别数不同。对于地基液化,我国规范通过土的地质年代、黏粒含量和标准贯入击数采用两步判别法进行判别;美国港口设计手册采用地震剪应力方法进行判别;日本的液化判别方法比较复杂,采用土的均匀系数、标准贯入击数、等效加速度和循环三轴试验进行综合判别。对于动土压力计算,各规范都采用经典的物部-冈部公式或以该公式为基础改进的公式。  相似文献   
50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兴建高层混凝土建筑成为一种常见趋势。然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高层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性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研究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关键要素,对于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降低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关键要素,以期为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设计提供科学的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510.
为了在高层建筑改造中实现更有效的消能减震,本文鉴于结构改造的发展状况及地震风险的考虑,通过介绍消能减震技术的创新应用,分析其在建筑改造中的作用。通过结合案例研究,提出在高层建筑和核心筒建筑改造中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的观点。研究结果表明,消能减震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得出结论,消能减震技术在高层建筑或核心筒建筑改造中具有创新应用的潜力,可为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