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95篇
综合类   30篇
水路运输   71篇
铁路运输   25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章丽华 《经济导报》2010,(33):34-35
当地时间8月9日,已被政府接管的“两房”之一、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融资巨头房地美公司再曝巨额季亏;而就在几天以前,“两房”的另一个主角房利美同样延续其季亏纪录。两家公司目前正向美政府寻求总计33亿美元的追加救助。而美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增长2.4%,增速连续第二个季度放慢。  相似文献   
112.
抵押权是一种重要的担保物权,《物权法》担保物权编计71条.涉及抵押权的规定达29条之多。《物权法》对担保物权的完善也主要体现在对抵押权的规定中。 1扩展了抵押物的范围 《担保法》要求只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抵押的财产才能办理抵押,并采取列举加概括方式对抵押物的范围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113.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班轮运输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源 《集装箱化》2008,19(9):20-22
1 美国次贷危机简介 2007年2月,美国第2大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oration)发出业绩预警,华尔街各金融机构随即向其逼债。2007年4月,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并裁减54%的员工,次级贷款危机被触发。在其后的几个月内,不断有住房贷款抵押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宣布因参与投资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4.
一场源于美国信用等级较低的房贷债券危机,通过金融衍生品的放大效应演变成了一场金融海啸。 贝尔斯登破产、政府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被吞、华互银行告急、AIG国有化、大摩身陷困境、高盛进退维谷……随着华尔街将金融风暴一波波劲吹到全球各大经济体,危机也在迅速扩散,从美国到欧洲、从澳洲到亚洲.从一个领域蔓延至另一个领域.从一个地区传导至另一个地区。次贷的“蝴蝶效应”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可转换债券已开始被企业用作一种筹集资金的方法。但在账务处理中是否应反映转换权,一直存在分歧,试图通过各种账务处理方法的理论依据,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合理的会计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16.
陈尚鸣 《经济导报》2007,(41):30-31
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如同山洪之水般奔涌而出,涉及面之广令人不安。美欧乃至亚洲金融市场都出现较大波动。随后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当局连续向金融系统注入巨资,以应对信贷流动性短缺风险、阻止危机进一步波及其他经济领域。那么,那些处于次贷危机风口浪尖的银行生态境况如今又是如何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7.
路宽行 《经济导报》2007,(35):32-33
危机迷雾 无法散尽 今年夏天.最初出现在美国抵押贷款市场不起眼的小事,如今已经升级,越来越像是一场全球流动性和信贷危机。  相似文献   
118.
中国不高兴。这是中国一本畅销书的书名。五位鼓吹民族主义的作者说,中国应该与西方决裂,尤其是与美国及其债券(北京目前持有约8.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决裂。  相似文献   
119.
任何没能坚持12个月跟踪了解彩票中奖情况的人也许想了解一下39名债券持有者所付出的努力,他们自内战后不久就一直保留着珍贵的,票面薄薄的纽约市政府债券。  相似文献   
120.
以房养老(HECM),也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起源于荷兰,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在我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实现以房养老,是对现有养老方式的有力补充,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开拓一条有益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