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0篇
  免费   83篇
公路运输   280篇
综合类   207篇
水路运输   559篇
铁路运输   133篇
综合运输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介绍建筑垃圾灰土挤密桩地基在黄土路基中应用的作用机理、施工工艺、设计计算、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试验及加固效果检测。建筑垃圾灰土挤密桩的应用,能很好地消纳建筑垃圾,并能有效地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提高黄土地基的强度,能够满足一般公路路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达到节约资源,减少工程投资的目的,创造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282.
分析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案的适应性,结合工程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是湿陷性黄土处理的关键问题。对于较小厚度的湿陷性黄土,采用复合土工膜灰土地基可以防止地表水下渗,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对于大厚度湿陷性黄土,采用灰土挤密桩可以满足处理深度要求,消除地基的湿陷性,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83.
基于颗粒流理论,采用PFC2D程序,研究粘土地基中挤扩支盘桩受上拔荷载时,荷载-桩体位移关系、土体变形破坏情况及地基位移场分布。结果表明:荷载与桩体位移变化曲线分为初始弹性阶段、中间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土体破坏产生的滑裂面主要从下部支盘的端部沿斜上方向地表发展;土体颗粒受影响区域为倒钟形。  相似文献   
284.
结合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模型试验,研究枢纽下游局部冲刷对河床变形带来的影响,初步分析了枢纽建成后下游河床冲淤变化机理,从而有利于预测枢纽建成后下游河床冲淤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285.
结合现有压路机压实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泥稳定碎石室内振动成型仪振动频率、振幅、振动时间、配重等振动参数;采用采用逐级填充理论设计了水泥稳定碎石嵌挤密实级配,对比振动成型和静压成型方式下的不同龄期、不同水泥剂量下水泥稳定碎石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振动成型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远大于静压法成型的试件.  相似文献   
286.
采用骨架嵌挤密实设计方法设计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并对其抗水损害性能、高温稳定性能、力学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87.
重力式码头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祥奎  王晓晖 《水运工程》2011,(11):227-231
挤密砂桩加固软土所形成的复合地基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因而使得在这种复合地基上建设重力式结构成为可能。以洋山深水港区东港池码头工程为背景,介绍了在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上建设重力式码头的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288.
针对大型电厂海域取排水工程中桥墩式取水口的局部冲淤问题,从势流理论和柱状坐标系下床面变形方程出发,推导单个取水口的冲淤强度理论计算公式,并利用有限差分法离散笛卡尔坐标系下的床面变形方程,提出便于求解的冲淤场数值模拟方法.以某工程的海水冷却系统取水口为例,应用该理论公式和数学模型估算取水口附近的泥沙淤积情况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89.
江礼茂  许羿 《水运工程》2011,(12):19-24
介绍了“控制加载爆炸挤淤置换法”专利技术及其在漩门三期围垦工程海堤的施工控制及检测情况,通过工程实践说明,对软基深厚的工程,采用悬浮式堤身结构是经济可行的,应用爆炸挤淤置换法技术施工可保证工程质量并控制工程造价,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及经验参数可作为以后工程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90.
在对伶仃洋河口湾来水来沙、潮汐与潮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伶仃航道三期工程实施后的4次航道地形测量资料,对试挖航段的回淤量沿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以及航道稳定边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伶仃航道开挖段-15.5 m贯通后,经过2008年1月—2009年1月水沙过程的作用后(其间未进行疏浚),航道内以淤积为主,淤积量较以往(一、二期)没有明显增加。此结论为三期工程的进一步拓宽浚深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