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0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878篇
综合类   362篇
水路运输   191篇
铁路运输   72篇
综合运输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城市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比较困难,利用旧路面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其措施简单方便,而且能有效地改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且造价低,对城市交通影响小。只要质量保证对城市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而言是最可行的修复措施和方法,旧路补强即可减少城市噪音又可提高汽车行使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262.
为了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防止路面积水通过沥青路面缝隙渗入到基层,导致基础损坏和路面水损坏,京秦高速公路管理处率先引  相似文献   
263.
沥青作为一种长久使用、经久不衰的路用结合料,在公路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通乡公路到城市网化路,从三级路到高速公路均被普遍采用。但由于沥青材质本身的局限性及一些施工过程中的人为原因,沥青混凝土路面常常出现开裂、泛油、松散等病害,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影响了道路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264.
路面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总结了路面主要无损检测技术和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就国内目前情况看,随着沥青路面快速检测与养护技术深入系统的研究,随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路面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加之我国路面检测技术的规范和行业标准的不断提升,不久的将来,我国路面检测技术的发展、应用和实施,以及我国公路的管护水平必将有更加全面的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65.
<正>故障现象:一辆装用6105Q-1型柴油发动机的解放牌汽车,工作时发动机第1缸高压油管损坏,重新更换1根新的高压油管后,发动机第1缸内发出很大的敲击声。  相似文献   
266.
王云  庞辉  曲江 《汽车运用》2010,(8):19-19
<正>一、严格落实冬季车辆装备维护保养制度,提高车辆装备的管理水平和使用可靠性(一)加强低温条件下车辆装备的维护保养。要严格按照不同车型的低温用油特点,区别使用各种油脂。在操作过程中,要遵守操作规程,正确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267.
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所要克服的主要病害,水损坏是造成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进行简要分析,研究了聚酯玻纤布铺设在道路中的防裂隔水作用。  相似文献   
268.
为了减少半刚性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应从分析产生各种早期损坏的原因入手,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  相似文献   
269.
广清高速公路广花段于1992年建成通车,水泥路面约16公里,由于交通量剧增,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或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而出现开裂、断板、错台、板底脱空等路面损坏.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270.
梁素引 《交通标准化》2012,(13):128-129
通过对引起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避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发生的防护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