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7篇
  免费   101篇
公路运输   224篇
综合类   505篇
水路运输   52篇
铁路运输   493篇
综合运输   13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91.
依托武汉市轨道交通7号线与既有1号线换乘的三阳路站,从公铁合建方案、站台方案比选、换乘方案等方面对公铁合建地下站与未预留条件既有高架站的换乘方案进行讨论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充分利用公路隧道下部空间布置站厅及设备,并设置轨下通道进行换乘,可大幅缩小车站规模,节省投资。通过设置换乘专用通道代替地面厅,实现城市核心区有效换乘,乘客经由7号线地下二层直达地面,通过三阳路与京汉大道交叉口设置的市政过街天桥实现付费区换乘,同时满足行人非付费区过街需求。方案研究整体合理,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结构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92.
目前我国市域与城际共线运营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尚无既有的项目经验和对应的规范体系,与传统市域轨道交通相比较,共线运营线路具有车辆编组跨度大、开行列车车型多、票制体系不统一等特点.结合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工程实例,以方案比选的形式,研究分析共线运营线路车站设计中存在的大跨度车辆编组、多种车型、不同票制关键问题及解...  相似文献   
793.
为了充分发挥市域轨道的辐射效应,最大程度吸引客流,对市域轨道交通衔接规划进行了探讨。首先,研究了市域轨道及站点的功能定位,将站点服务范围细分为5个区,分析各区的客流特征,从而提出规划策略,提供分层次的交通服务;其次,以琎琳站为例,200米范围内结合公交首末站、"P+R"停车场促进交通枢纽的形成,并通过廊道串联轨道站点与周边用地,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设置公交停靠站、出租车扬招点、非机动车停车场等多样化的衔接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交通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794.
成都市轨道交通刚刚起步,正在追赶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和较为清晰的城市空间布局。基于2010—2016年轨道交通运营客流数据,分析成都市开通轨道交通线路七年来的客流变化特征和成长规律,涉及客流总量、客流强度、换乘系数、换乘客流量、线路断面流量分布、进出站客流时间分布等。比较成都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超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客流水平、增长步伐、变化趋势,总结成都市轨道交通客流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探讨对成都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795.
吴洋  冯琳 《城市交通》2017,(6):80-84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有别于普通车站,其影响因素众多,应重点考虑换乘客流对车站设计方案的影响。在运能不匹配的情况下,对同台换乘、节点换乘、通道换乘等多种换乘方式的客流承载力进行验算,得到不同换乘方式承担大换乘客流的风险能力。当运能不匹配的轨道交通线路间换乘时,首先应选择合理的换乘节点,尽量采用多点换乘,避免大换乘客流集中产生风险,其次应适当增加换乘车站规模。当换乘站位于大断面区段存在较大客流风险时,应慎重选择同台换乘方式,可考虑通道换乘;当换乘站位于客流小断面区段存在较小的客流风险时,可优先选择换乘便捷的同台换乘或者节点换乘。总之,运能不匹配的换乘站应依据不同的客流特征选择合理的换乘方式,在满足换乘能力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换乘便捷、服务水平高的换乘方式。  相似文献   
796.
针对轨道交通弯道精细化和人性化设计问题,量化行人自适应特性指标及计算原理,采用行人可控实验采集相关数据,并运用基本图原理验证行人可控实验数据;开展弯道行人自适应特性研究,分析了弯道设计对行人自适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弯道角度越大,行人自适应行为的稳定性越强,安全性越高;弯道半径的临界点为7 m,7 m前行人自适应特性随半径增大而趋于一致,稳定性增强,7 m后则降低;角度在[120°,160°]和半径[4,10]m范围下的行人自适应特性表现最稳定,效率最高;角度[100°,110°]与170°和半径[11,15]m次之;角度90°和半径1 m的行人稳定性最差,最不安全.在客流较大时,建议参考的弯道角度范围为[120°,160°]和半径范围为[4,10]m.  相似文献   
797.
为实现公交换乘协同排班,减少乘客出行换乘时间,本文对公交信息系统的IC卡数据及车辆GPS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提取换乘信息并对现有的发车排班进行优化.首先,构建了公交运行状态信息提取模型,提取现有的公交运行状态信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邻域搜索的公交时刻排班优化算法,得到最佳发车排班时刻表.为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选取了成都市的56路和3路公交线路的实际数据进行案例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排班的方法,在不改变现有的公交供需条件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实现协同换乘;与原有的公交服务相比,优化之后的公交服务能够更加贴近出行需求,提升线路之间的换乘衔接效率,从而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98.
本文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概念,分析了网络化运营的物理环境及其客流基本特征,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公益性的3个重要标志.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理论与实践的评述,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主要目标;指出了网络化运营管理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即断面负荷均衡、车站负荷均衡及换乘衔接改善.基于既有的多交路、多编组、快慢车及过轨运营等主要网络化运营技术,分析不同方法的技术特点及其对出行者的影响,提出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性.最后,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不同网络化运营技术实施过程对乘客与企业的具体效果,提出了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技术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99.
区域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区域轨道交通面临战略任务的分析,提出区域轨道交通的4个层级划分:国家级战略大通道、区域轨道交通走廊、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中心城及二级城镇局域网轨道交通。阐述各层级轨道交通网络的功能定位以及对新型城镇化的策应关系,并给出区域轨道交通规划的具体要求。提出当前区域一体化轨道交通发展中须重点审视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涉及各层级网络功能的兼容和代偿、网络衔接、通道资源的合理配置、多元化运营模式、枢纽级配体系、需求分析理念等方面。最后,针对转变规划理念、协调上位规划、法规与技术标准、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用地一体化开发,以及建设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00.
城市轨道交通多线换乘站具有换乘量大、换乘路径多样化、换乘客流分布不均、站台拥堵等特点,合理的换乘组织方式对车站的安全运营尤为重要。本文在总结国内三线换乘站换乘组织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地铁太平园三线换乘站布局,从换乘通道设置和客流流线角度出发,分析该站日常及早晚高峰换乘客运组织现状;结合车站各方向的换乘客流数据,利用anylogic软件对早晚高峰换乘现状进行仿真分析,查找高峰期换乘客运组织的不足,提出分时调整1号换乘通道的换乘方向、站厅引导换乘乘客适当绕行等优化措施,并借助Anylogic软件进行高峰期客流仿真,证明优化措施能较好地缓解高峰期3号线站台的客流拥堵,车站整体拥堵情况得到减轻。实施调整后的车站客运组织措施证明,本文所提优化措施具备一定的可行性,结合乘客不同时期的出行心理特征、不同方向的换乘客流占比、换乘通道的客观条件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通道的换乘方向,并配合列车开门方式,可较好地进行换乘站客运组织优化,为未来多线换乘站的换乘客运组织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