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篇
  免费   83篇
公路运输   607篇
综合类   262篇
水路运输   112篇
铁路运输   344篇
综合运输   3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91.
复杂的桩基托换等工程项目其工程风险很高,在设计阶段采用恰当的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合理评估风险源及其发生的概率与风险后果,为风险对策提供依据。针对莞惠线下穿广深高速桥梁项目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程风险问题,在资料调研等的基础上采用了专家调查法进行风险普查、评估与等级评定。评估出76项风险源,其中10项为重大风险。针对重大风险提出专项监测及应急预案等风险控制对策,将重大风险降低风险等级至可接收的中度风险。  相似文献   
592.
基于实现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提出交通形态作为融合的桥梁,并以深圳为例进行了规划实践,成为指导交通规划的总纲.重点探讨了交通形态的定义和研究框架,主要从土地利用出发,通过量化手段识别城市职住分布、职住平衡范围、空间形态,并结合交通出行特征研究通勤圈范围,最后抽象概括出交通形态.  相似文献   
593.
<正>5.D4=B+D+E当变速器进入4挡,离合器C松开,离合器D开始接合,输入轴不再由离合器C输入给第三排齿圈3以及第四排太阳轮4,而是仅由第二排行星架2常输入;由于第二排行星齿轮机构中,并没有相对固定的部件,那么行星架2的动力将按照以后的关系按照比例送给第二排太阳轮2以及齿圈2;那么由于离合器E接合,那么第三排太阳轮3就等于直接连接到了齿圈3,所以此时第三行星排就是传动比为1的状态,3个部件整体旋转;而又由于离合器D接合,那么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4又等于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3等于齿圈3,也就等  相似文献   
594.
建立独塔斜拉桥设计方案的全桥有限元模型,综合考虑主梁内力对成桥索力进行优化;计算施工阶段拉索初拉力.分析逐一卸除各拉索工况下拉索力和应力的变化及其极值;计算各换索工况下主梁和桥塔的应力变化,分析换索过程中桥梁能否正常运营.还对各换索工况下主梁竖向位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95.
项继友 《北京汽车》2013,(3):7-9,15
文中根据技术创新3个方面的基本理论,即技术创新的动机、集群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深入分析中国近30年来汽车产业发展,以市场换技术的产业政策的得失、原因,提出发展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96.
为研究施工区网联车与普通车混行状态下的车流跟驰及换道行为,分析网联车的区域内通讯及更小安全车距等特性,改进普通车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减速规则和随机慢化规则,构建网联车跟驰模型。建立普通车和网联车在施工区不同区段的换道意向规则,基于车距采集和空位排序算法建立网联车在通讯区域的预期换道和施工区域的强制换道模型,结合普通车换道模型模拟施工区混行车辆的换道规则及车流分布规律。采用算例验证模型,运用MATLAB仿真,多次实验消除随机因素影响,结果验证了网联车对扩大通行能力,提高平均车速及降低走行时间的有效性;不同比例下的换道点分布显示,网联车比例越高,预期换道区的换道点越靠近强制换道区,且强制换道点越靠前;而普通车换道点分布受混行车流比例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97.
换道作为车辆的基本驾驶行为之一,对道路上车辆的运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高速公路上换道行为导致事故频发的现状,通过对换道车辆及其相邻车辆在换道过程中的运行特征及位置、速度关系进行分析,构建车辆安全换道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不同换道特征的换道行为进行MATLAB仿真,可确定车辆之间的不同速度、加速度情况及驾驶员反应时间下的动态安全距离,以此来确定换道安全和风险的动态临界阈值,为自动驾驶换道预警系统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598.
为了研究直线式公交站点及上游区域内公交车与非机动车的冲突关系,选取福州市区两个典型的直线式公交站点,利用无人机获取公交车辆进站和非机动车的行驶轨迹,提取公交车换道点的实际位置.将完全信息静态非合作博弈与元胞自动机仿真模型相结合,探求冲突双方的纳什均衡值,并改进元胞自动机换道规则,提出了一种基于完全信息静态非合作博弈的改...  相似文献   
599.
乘坐舒适性是决定乘客对智能车辆接受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升智能车辆的舒适性,服务智能驾驶控制算法的设计和优化,开展了基于乘客主观感知的实车乘坐舒适性试验,试验中驾驶人驾驶传统车辆执行多次换道操作,获取了60名被试乘客对换道操作的舒适性评价数据,并采集了车辆的运动数据。选取换道时横向最大加速度、回正时横向最大加速度、横向最大加加速度、横向加速度转换幅值以及横向加速度转换频率这5个车辆运动参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了这5个车辆运动参数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法为不同晕车易感性的乘客分别确立了这5个车辆运动参数的舒适性阈值,并根据岭回归分析法确定了不同参数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所选取的5个车辆运动参数对乘坐舒适性具有显著影响,易晕乘客的舒适性阈值小于不易晕乘客的舒适性阈值,在换道过程中,换道时横向最大加速度、回正时横向最大加速度和横向加速度转换幅值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车辆运动参数和乘客生理特征参数建立了基于动态时间归整(DTW)和K最近邻(KNN)算法的乘坐舒适性预测模型,该模型对乘坐舒适性的预测准确率为84%,可用于智能车辆控制算法的舒适性判断。  相似文献   
600.
为探究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 CAV)与人工驾驶车辆 (Human Driving Vehicle, HDV)混合行驶的多车道异质交通流运行特征,本文剖析了异质交通流中不同类型车辆的跟驰模式,提出不同类型车辆双车道及多车道换道模型,进而构建了多车道异质交通流仿真模型,并分析了不同CAV混入率下的道路通行能力及换道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AV渗透率的提高,单车道通行能力由1678 pcu·h-1提升至4200 pcu·h-1,交通流临界密 度由25 pcu·km-1增长至35 pcu·km-1 ,同一渗透率下不同车道数的道路通行能力及临界密度值呈现显著差异性。异质交通流换道行为呈现三阶段特征:在低密度下,不同类型车辆均可自由行驶及换道;密度在20~100 pcu·km-1 时,车辆换道频率呈“上凸”状,CAV渗透率越高,HDV凸形峰值越大,而CAV峰值较低;在高密度下,受可换道空间的约束,不同类型车辆均无法完成换道。此外,进一步讨论了不同CAV渗透率及密度条件下的异质交通流仿真效益,包括交通量提升及秩序改善特征等。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智能网联环境下多车道异质交通流运行状况,为未来异质交通流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