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44篇
  免费   1141篇
公路运输   6767篇
综合类   5969篇
水路运输   4483篇
铁路运输   3069篇
综合运输   497篇
  2024年   243篇
  2023年   890篇
  2022年   999篇
  2021年   1114篇
  2020年   787篇
  2019年   798篇
  2018年   380篇
  2017年   469篇
  2016年   461篇
  2015年   647篇
  2014年   957篇
  2013年   885篇
  2012年   1008篇
  2011年   1014篇
  2010年   1086篇
  2009年   1122篇
  2008年   1216篇
  2007年   1048篇
  2006年   839篇
  2005年   747篇
  2004年   643篇
  2003年   672篇
  2002年   520篇
  2001年   506篇
  2000年   339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211.
212.
213.
目前对于溢油行为的研究多集中于海洋,针对内河环境的溢油研究相对较少。内河溢油事故一旦发生,造成的危害更大、显现的速度更快。因此,针对内河航道的特殊性选取江西抚河部分河段进行了水动力学模拟,并以流场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应用油粒子模型理论,建立了适合内河溢油事故的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风场、流场等条件对内河溢油事故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可为内河突发性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14.
215.
阐述车车之间实现直接通信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利用列车在RBC中的注册数据(车次号)及同方向列车在区间内相对固定的运行顺序,在RBC端加入列车通信管理单元协助列车完成身份识别,并对特殊情况下的列车通信管理单元的布置原则进行分析。探讨利用D2D技术实现车车之间的信息互通,在结合C3线路列车的运行特征与D2D技术的模式特征后,选择D2D基站中继模式建立前后行列车的通信模型。在车车通信系统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对该系统的故障因素进行分析,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对系统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其可靠性满足目前铁路运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216.
滨海地区多为海相和湖相沉积的软土,施工难度大,渗漏水病害多发,因此,应对盾构施工过程的渗漏水风险进行评价来保证隧道安全施工。构建渗漏水风险评价三级指标体系,将云模型与Copula函数结合,基于Copula函数对于风险指标中相关风险因素的相依性处理,云理论对于定性与定量概念的处理与转换优势,构建相依性条件下的二维和三维云-Copula模型。以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利用云-Copula模型计算二级指标对于各个风险等级的隶属度,确定危险性较大的二级指标为注浆质量、止水条、衬砌混凝土自防水。利用D-S证据理论进行证据融合确定该检测区段渗漏水病害的风险状态为安全,但有向基本安全状态发展的趋势。通过对危险性较大的指标加强监控,使渗漏水得到有效控制,为软土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渗漏水病害的风险评价与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17.
针对桩承式路堤,分别建立二维和三维离散元分析模型,开展土拱形成过程数值模拟。从细观角度研究不同路堤高度条件下桩承式路堤土拱形态和荷载传递机制,获得土拱效应充分发挥条件下的土体沉降模式,其模式呈现为椭圆形拱状。二维分析结果表明,当路堤填土高度达到一定值时,其高度约为0.8倍桩净距。由于二维土拱模型只能反映一个截面上的土拱效应,因而高估了路堤荷载传递效率。相比二维Trapdoor分析结果,三维条件下土拱效应充分发挥时所需的桩-土差异沉降更大,桩顶和桩间土压力随差异沉降的变化速率更慢,荷载传递效率更低且受填土高度影响更高。  相似文献   
218.
结构健康监测是保障重大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技术,针对铁路站台雨棚钢结构监测过程中出现的站台模型和监测信息数据庞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扩展的BIM模型,即在现有的BIM模型信息中以数据信息的唯一标识作为依据,扩展所需的动态监测数据信息,将各类检测数据进行有效整合。首先对系统总体架构进行设计,设计面向钢结构健康监测信息的BIM模型,对系统总体架构合计,再根据扩展的BIM模型和模型数据,应用扩展的BIM模型系统设计,开发了基于BIM模型的监测系统,实现了铁路站台雨棚的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219.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安装方式繁多,且其尺寸以及零部件相对位置各不相同,为保证施工精度及施工工艺,建立三维模型进行预安装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为有利工程建设,接触网BIM(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平台提出了基于模型的功能应用、数据管理、模块服务、数据存储等各层服务关系和数据交互关系。深化设计平台的数字化加工、基础孔洞以及预留功能可保证零部件加工精度和施工定位精度,利用虚拟漫游和碰撞检测功能进行可视化安装施工预演,提前感知,尽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返工,对施工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0.
在某跨坐式单轨车辆头车车体前期开发中,引入"分析驱动设计"理念,建立了隐式全参数化车体模型,并根据车体空间布置情况,设定了车体骨架5个厚度变量和4个形状变量的变化范围;通过试验设计建立了近似模型,得到了输入变量与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轻量化优化,获得了满足一阶扭转模态、一阶弯曲模态及弯曲刚度多学科性能要求的前期全参数化车体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