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57篇
  免费   2676篇
公路运输   24542篇
综合类   21437篇
水路运输   9522篇
铁路运输   14324篇
综合运输   4408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832篇
  2023年   1553篇
  2022年   1972篇
  2021年   2500篇
  2020年   1992篇
  2019年   1485篇
  2018年   765篇
  2017年   1089篇
  2016年   1261篇
  2015年   2117篇
  2014年   3735篇
  2013年   3705篇
  2012年   4149篇
  2011年   4755篇
  2010年   4548篇
  2009年   4847篇
  2008年   4905篇
  2007年   3870篇
  2006年   3748篇
  2005年   3367篇
  2004年   3107篇
  2003年   2887篇
  2002年   2126篇
  2001年   1764篇
  2000年   1398篇
  1999年   1031篇
  1998年   810篇
  1997年   896篇
  1996年   784篇
  1995年   568篇
  1994年   398篇
  1993年   318篇
  1992年   285篇
  1991年   237篇
  1990年   168篇
  1989年   22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861.
针对目前地铁车站站厅层公共区排烟模式较为单一、排烟效率低下的问题,以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站厅层公共区为例,设置了8种不同的排烟工况,着重研究开启不同位置排烟口的排烟效率,通过模拟,得到了 不同工况下能见度、温度、C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铁车站站厅层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并 非开启的排烟口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排烟风口的开启位置来确定;开启烟气水平蔓延阶段的排烟口会对烟气水 平分层流动造成干扰,加剧上层烟气与下层冷空气的热交换与物质交换,导致温度为 60℃的高度层及能见度为 10 m 的高度层降低,不利于人员疏散;当火源处于站厅层公共区中部排烟系统最不利点时,站厅层公共区中部挡 烟垂壁附近的排烟风口需正常打开,以便顺利排出该处聚集的火灾烟气。  相似文献   
862.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设计了安全管理智慧平台,并在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进 行了实践验证。平台以双重预防机制为核心,构建了10个功能模块,实现了风险预测预警、整体安全态势评估、 安全监督检查、应急辅助决策和资源共享等功能。分析结果以可视化图形在平台界面展现,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 效率,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安全管理数字化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63.
盾构隧道整体结构中,管片接缝是防水体系最为薄弱的部位,其防水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隧道的稳定性 和使用寿命,而随着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的不断创新,盾构隧道接缝的防水性能研究和优化也至关重要。本研究 首先从弹性密封垫的防水原理出发,深入分析影响接缝渗漏水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管片接缝防水性 能的具体优化措施;最后为验证优化措施的实际效果,以南京江心洲某新型管片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进行实证 研究。主要结论研究如下:EPDM密封垫的物理性能以及耐久性均需严格遵循规范要求;现场密封垫的粘贴工作 和现场管片拼装对密封垫的拉伸变形是影响接缝渗漏水的重要因素;大直径高水压盾构隧道的角部实心段构造需 进行优化,才不会因密封垫的断面尺寸导致角部堆积和应力集中。隧道贯通后的监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盾构隧 道不仅成型质量良好,而且防水效果远超传统盾构隧道。本研究不仅为盾构隧道管片接缝防水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和实践指导,也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64.
针对既有地铁附属结构在临近深基坑一侧,支护结构施作难的问题,提出“护坡桩+对拉锚杆+斜拉锚索” 配合注浆联合支护体系。采用Midas软件建模,从对拉锚杆间距与直径、斜拉锚索锚固段长度与道数4个方面设 计单因素优化方案,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方案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桩顶最大水平位移随对拉锚杆间距的减 小而减小,随对拉锚杆直径、斜拉锚索锚固段长度与道数的减小而增大;护坡桩桩顶水平、竖向位移的模拟结果 与监测结果趋势吻合,竖向位移呈抛物线型,水平位移呈弓型;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地铁附属结构的变形控制较 好,远低于近接深基坑桩顶位移;基坑顶部沉降位移呈波动上升趋势,深层水平位移在不同开挖阶段的变形趋势 均为中间大两端小,且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地铁附属结构的最大水平变形位置沿井壁逐渐向下移动。  相似文献   
865.
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直流牵引系统正极回路与列车车身发生短路故障危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问 题,基于跨座式单轨交通直流牵引系统双边供电等值模型,分析正极回路与车体发生短路时故障列车和正常列车 接地电流和负极受电电流幅值的特征差异,提出一种基于接地电流和负极受电电流幅值比较的故障列车识别方 法,并通过MATLAB仿真和现场试验对所提方法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正常列车的车体接地继电器GR 等值电阻由750 ?大幅降至0.75 ?时,故障列车的接地电流幅值始终大于整定值和负极受电电流幅值,本文所 提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出故障列车,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66.
为降低富水软土地层盾构穿越施工对既有运营地铁车站的扰动风险,以某T型换乘站盾构穿越运营站施 工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盾构切割未预留玻璃纤维筋地连墙的刀具配置及推进参数, 并提出下穿运营站的重点风险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刀高配合的高强度贝壳刀、降低推进速度与盾构推 力,加大刀盘扭矩,能实现盾构安全穿越地连墙;将运营站底板与地层的相互作用力作为下穿施工时的附加荷载, 以盾构中心处的静止土压力提高1.2倍作为土仓压力设定值可减少对底板的扰动;采用克泥效充填盾壳与地层的空 隙,以及同步注浆、二次注浆与径向注浆组合方式充填管片背后的建筑空隙,可有效控制既有结构沉降;盾构下 穿运营站施工引起的变形以沉降为主,盾构切割地连墙施工以水平变形为主,水平变形占总水平位移的75%以上。  相似文献   
867.
为了研究掘进速度和浆液凝胶时间对盾构隧道管片上浮的影响,依托苏州地铁5号线通园路站—星港街 站盾构区间,采用Winkler弹性地基梁建立盾构管片三维有限元荷载结构模型,考虑同步注浆和二次补浆对管片 产生的动(静)上浮力,分析掘进速度和注浆凝胶时间对管片上浮和错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片上浮和错台 随着盾构掘进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上浮主要出现在浆液未凝固段管片底部,错台主要出现在浆液未凝固段与盾尾 段和浆液凝固段的交界处,为避免管片上浮量和错台量超过规范要求,盾构掘进速度不能超过10环/d;随着浆液 凝胶时间的延长,管片上浮量和错台量逐渐增大,选用速凝早强的双液浆进行背后注浆有利于控制盾构隧道上浮。  相似文献   
868.
针对轨道高架桥梁的设计时速越来越高,对桥梁平顺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的问题,以设计时速160 km/h 的北京地铁22号线高架桥梁为工程依托,研发设计基于低熔点合金为调高介质的新型可调高装置,并开展该装 置的构造设计、室内升温承压试验、压剪机足尺加压调高性能试验及现场架梁试验等系列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 明:该新型可调高装置可实现无级双向调高功能,其调高速度快,30 s内可完成高度调整,且调高精度可达毫米级, 并在合金冷却固化后具有良好的无极调高性能和受压稳定性。这种可调高装置的精度和稳定性不仅是高架桥梁平 顺性的重要保障,而且为病害支座更换、桥梁差异沉降调整等方面的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69.
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出现异常,乘客容易产生盲目、恐慌、从众等心理,并做出非完全理性的决策。现 有MNL模型基于信息完备假设与完全理性假设,在面对非常态情景时的适应性较差。为刻画非常态情况下乘客 的不完全理性并考虑乘客个体差异,解决MNL模型的不适用性,本文针对轨道交通非常态情景,通过累积前景 理论进行建模。首先,综合考虑时间、费用、舒适度与便捷性4个对乘客出行行为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构建基于 累积前景理论的轨道交通非常态乘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刻画乘客的不完全理性行为。然后,开展问卷调查用以 标定模型参数,并结合调查结果构建服从泊松分布的差异化参考点,描述模型的参考点依赖现象,差异化参考点 的泊松分布检验值满足大于等于0.05的检验标准,解释了乘客出现不同决策结果的本质,使综合前景呈现随参考 点波动的态势。最后,将引入差异化参考点的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轨道交通非常态乘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与多项 Logit(multinomial logit,MNL)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非常态情景,本文模型体现了乘客面对非常态 时的有限理性与个体差异性,宏观角度下的交通方式划分率计算结果总体偏差较MNL模型减小了4.9%,微观角 度下乘客个体决策结果预测准确率较MNL模型提升了25.4%,整体效果优于MNL模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研究成果可以为轨道交通非常态下的交通需求预测与应急响应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70.
针对现有传统轮轨力直接测量法测力轮对安装复杂、前期贴片与标定操作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等问题,以现有的相关研究为基础,以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为研究对象,利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对轮轨力间接测量法进行仿真验证。推导出轮轨力间测量法的理论公式,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车辆-轨道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运算得出直线段轮轴横向力与轮轨垂向力两者在不同工况下误差的50%、75%、90%与最大值。结果表明,间接测量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为城市轨道交通轮轨力测量提供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