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38篇
公路运输   383篇
综合类   149篇
水路运输   106篇
铁路运输   187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摩阻损失测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了预应力管道摩阻损失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由规范中的公式推导预应力管道摩阻系数μ和偏差系数k的算式,结合某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预应力管道摩阻的现场测试,计算出实际预应力管道摩阻系数,并与设计值和规范值比较,分析了测试方法的合理性和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2.
桥梁桩基除了要承受竖向荷载之外,往往也要承担很多水平荷载。对水平受荷桩基的桩侧摩阻效应进行细观分析,提出了考虑桩侧摩阻效应的桩身挠曲线微分方程,再结合p-y曲线法对桩基水平受荷响应进行求解分析,并用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基于提出的方法,探究了桩土界面摩擦角以及桩基尺寸效应对水平受荷桩土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侧摩阻对桩土体系有加强作用,桩侧摩阻效应影响下桩顶位移和桩身最大弯矩的折减比随桩土界面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也随桩径的增大而显著减小。所得结论对今后桥梁桩基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
24.
25.
26.
解毅 《山西交通科技》2011,(5):40-42,48
主要通过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得出该场地内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为2 150 kN;单桩水平临界荷载可取50 kN。桩身内力测试表明该种桩型的荷载主要由侧摩阻力承担,为端承摩擦桩;侧摩阻力由上至下分布不匀;桩端在极限状态时才发挥出较大端阻力。承台下反力测试分析表明在分级荷载作用下承台中心轴线剖面土反力分布总体特征呈现外缘大、中间小的趋势,实测承台底部最大地基土反力为0.246 MPa。  相似文献   
27.
以MAN BW 6S35ME-B9低速柴油机SCR反应器的吹灰装置为研究对象,研究吹灰装置的空间布置以及工况,建立吹灰装置喷孔的几何模型,分析喷孔在系统中的吹灰过程,建立喷孔的有限元模型。采用N-S方程以及Realizable 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对喷孔进行有限元计算,采用速度与压力耦合的Coupled方法进行求解。分别模拟计算了孔径、压力、耗气量、气耗比、吹扫范围的关系,总结出孔径与喷射压力对于吹灰装置性能的影响,为吹灰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
川藏铁路沿线存在着众多冰碛堰塞湖,且大部分位于高烈度地震区,堰塞湖溃决洪水成为对线路方案起控制作用的灾害类型,而地震涌浪是导致冰湖溃决的主要诱因之一。目前湖泊地震涌浪计算公式一般忽略湖盆的摩阻效应,对水深较浅且糙率大的冰碛堰塞湖而言,计算值偏小。鉴此,通过开展不同水深、不同地震峰值加速度、不同糙率的振动台造波模型实验,研究湖盆摩阻效应对地震涌浪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建立考虑摩阻效应的地震涌浪计算公式,并利用漫溢型溃决临界水文条件提出了冰湖溃决判据;最后以川藏铁路帕隆藏布流域为例进行应用说明,从而建立一种与选线原则方案确定阶段精度要求相匹配的冰碛堰塞湖地震涌浪溃决风险评估方法。本文公式考虑湖盆摩阻效应,适用于水深较浅的冰碛堰塞湖,尤其是在大震强震情况下,其计算结果偏安全。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一种以树脂胶粘剂为介质的新型缓粘结预应力体系的试验研究,其中包括能满足该体系要求的固化期在3、6、12个月左右、抗压强度50 MPa以上的胶粘剂组分及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对预应力筋在不同时间张拉锚固作业中的κ和μ进行测量;缓粘结预应力筋在应力状态下进行了腐蚀试验;采用缓粘结预应力筋制作了8根预应力受弯构件进行试验,并与同条件制作的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胶粘剂固化后的缓粘结预应力构件的工作性能,几乎和有粘结预应力构件相同。通过几个缓粘结预应力工程的施工,表明该体系的施工工艺与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相近,简便易行。该体系将后张法中的无粘结和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体系相结合,使传统的预应力技术有了更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0.
结合七浦塘大桥一根试桩压浆前后的应力测试结果,对比分析了桩端后压浆对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发挥特性的影响,得出"桩端后压浆能够大幅度提高桩端阻力,同时对桩端以上20 m范围内各桩段侧摩阻力提高程度也达42.32%~79.25%"的结论.研究成果直接用于七浦塘大桥桩基设计,同时为类似桩基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