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93篇 |
免费 | 22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742篇 |
综合类 | 1142篇 |
水路运输 | 874篇 |
铁路运输 | 687篇 |
综合运输 | 1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51篇 |
2022年 | 192篇 |
2021年 | 225篇 |
2020年 | 144篇 |
2019年 | 162篇 |
2018年 | 80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140篇 |
2014年 | 206篇 |
2013年 | 210篇 |
2012年 | 237篇 |
2011年 | 255篇 |
2010年 | 231篇 |
2009年 | 277篇 |
2008年 | 290篇 |
2007年 | 250篇 |
2006年 | 222篇 |
2005年 | 178篇 |
2004年 | 155篇 |
2003年 | 164篇 |
2002年 | 122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62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3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通过严格解主方程求出原子-腔场复合系统密度算符矩阵元,研究了初始处于真空耗散腔中二能级原子偶极压缩和腔场压缩特性。结果表明,在共振相互作用下腔耗对原子和场的压缩都有显著影响,但在非共振相互作用条件下腔耗对原子和场的压缩影响下降. 相似文献
23.
分析了混凝土梁侧出现温度收缩裂缝的原因,进而分析了梁侧构造钢筋对混凝土开裂的有利作用,验证了混凝土规范对梁侧构造钢筋的有关规定,最后采用ANSYS软件分析了降温时钢筋混凝土梁的应变云图,以此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24.
高墩连续刚构墩身温度荷载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刚构是一种超静定的结构体系,受外界环境尤其是太阳辐射引起的局部温差效应通常难以准确计算.该文依据某工程实际和气象资料,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热分析功能计算出桥墩在一天内的温度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了现行相关规范与经验公式的优点,拟合并简化了适合桥墩的温度荷载模式. 相似文献
25.
以钢纤维掺量(0%、0.5%、1%、1.5%、2%)和再生粗骨料替代率(0、30%、40%、50%)为控制变量,以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及干燥收缩变形为指标,研究了钢纤维掺量对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混凝土的力学及收缩性能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再生混凝土的力学强度整体上随着再生粗骨料的增加逐渐降低,而干燥收缩则随之逐渐增大;②适量的钢纤维可提升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及抗折强度,还能抑制再生混凝土的干燥收缩;③钢纤维过量会导致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及收缩性能下降;④钢纤维的合理掺量为1.5%左右,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低于40%的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能够得到大致与普通混凝土相似的强度及收缩水平。 相似文献
26.
针对斜拉桥π形主梁力学性能研究仍需依托整桥有限元模型进行具体分析现状,以威海市环海公路长会口大桥主桥为背景,分别建立脊梁模型、梁格模型、板梁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并与实桥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不同建模离散方法对结构力学性能准确性的影响。研究从挠度、应力、剪力滞效应、频率、振型等5个方面展开。结果表明:脊梁模型计算结果精度较低,不推荐采用;梁格模型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精度,推荐采用该模型做一般性静动力性能分析;板梁模型计算结果精度较高,推荐采用该模型做高层次静动力性能分析。本文结论及分析思路可为类似桥梁结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7.
受军事、通航、生态环境、建造技术等多方因素严格限制,超长跨海隧道海中风井修建十分困难,隧道内环境难以有效保障成为超长跨海隧道工程建设重要限制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超长跨海隧道环境保障技术研究现状,梳理出超长跨海隧道环境保障系统存在技术标准缺失,气动效应引起的安全、舒适、能耗问题,环境需求与工程条件及代价间的矛盾,环境保障系统运维挑战艰巨四个方面难点问题。结合规划工程实际需求,提出超长跨海隧道环境保障技术发展方向及策略:建立超长跨海隧道环境保障系统标准体系、发展超长海底隧道气动效应控制及利用技术、研发新型隧道环境保障技术及装备、建立完善的综合智能交通运行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8.
以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M3路段填土高度22 m的涵洞为例,结合"马斯顿"效应产生的机理,制定了消除"马斯顿"效应的技术措施,通过详细的计算和模拟分析,和对多种材料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为消除"马斯顿,,效应的技术处理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将该技术大量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9.
大跨煤棚结构对风荷载较为敏感。针对封闭双煤棚进行了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研究了并列双煤棚在3种不同间距比L(L=0.125、0.250、0.500)情况下,结构表面测点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分布规律,给出了双煤棚最适宜布置方式及最不利风向角。研究发现,煤棚并列放置时随着间距比的增大,目标煤棚受到干扰煤棚的影响逐渐减小;风向平行于长轴为最不利风向角,此时狭管效应占主导地位;风向垂直于长轴为最有利风向角,遮挡效应起主导作用;煤棚并列放置且间距比L=0.125时,目标煤棚的体型系数均在规范要求范围内,考虑到节约场地,煤棚可保持间距比L=0.125放置。 相似文献
30.
以杭州市某风井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小应变土体本构模型和霍克-布朗岩石本构模型,建立了基坑开挖三维数值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模型基础上,对坑角外浅基础建筑进行适当简化,研究了不同距离下浅基础建筑墙体沉降、倾斜、扭转以及基础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建筑物与基坑距离增大,其墙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