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9篇
综合类   20篇
水路运输   29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在央视热播的大型电视系列节目《文明之路世界文明环球纪行》是一次全球范围的规模空前的大型电视行动,也是首次运用电视手段全方位展示世界主要文明的一部长达260集的大型电视系列节目。该栏目为观众全面展现了世界各主要文明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和特点.以推动不同文化以及国家之间的对话和相互交流,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22.
《珠江水运》2010,(7):10-10
继2010年中国航海日珠江片区活动在广东珠海隆重举办后,7月11日上午,福建泉州,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一声令下,2010年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继续在海峡体育馆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向大会发来贺信,航海日活动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出席会议并致辞。  相似文献   
23.
南海是环中国海海洋地理的关键环节,不仅是历史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东西二洋"航路的核心海域,也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中国-四方-四海"陆海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之滨包括我国岭南沿海、海南岛至东南亚沿海的跨界海洋文化区域,史前、上古海洋聚落形态集聚分布,关系密切并最终整合一体,成为环中国海海洋文化特殊而重要的一个区系。文化因素跨时空分布的格局,也显示了土著先民频繁的海洋文化交流活动,是形成历史时期南海沿岸与跨海之航路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4.
2011年6月8日,“2011中国小姐大赛”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大赛主办单位宣布,以加强两岸四地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四地和谐发展为主题,充分展现中国青年女性“美丽、和谐、爱心”之美的2011中国小姐大赛正式全面启动。“中国小姐大赛”是由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和中国爱心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一项国家级公益赛事。  相似文献   
25.
26.
<正>北江是粤北连接珠三角便捷水运通道,作为古代交通方式的主要选择,北江一度成为岭南与湘、赣乃至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通道。北江沿岸各城市和集镇因航运而聚集起人气,也因航运而逐渐繁荣,经久不衰。自秦开凿灵渠以来,可由北江上至湖南连入长江,南北交通通畅。在古代,北江历来是粤盐北运的重要通道,粤盐经北江入湘江运转至中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北江成为广东沿海口岸与粤、湘、桂、赣四省毗邻山区食盐、机械、  相似文献   
27.
《西部交通科技》2010,(10):F0004-F0004
广西水运系统自古以来较为发达,桂北的灵渠和桂柳运河沟通了岭南与中原的联系,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桂南的潭蓬古运河则扮演着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纽带的重要角色,是我国古代第一条也是惟一一条海上运河。  相似文献   
28.
解读中西文化间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于当代文化批评理论,阅读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化概念,剖析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某些令人困惑的现象,并提出只有文化交流的主体具有包容而积极的人文主义精神,文化交流才有可能进入理想的轨道。  相似文献   
29.
《中国港口》2016,(Z1):8-12
通过简要概述宁波朱金漆木雕的工艺与历史沿革,在分析阐释其对日文化交流中独特优势的基础上,从朱金漆木雕的制作原料及应用领域两个层面论证其在见证宁波与日本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席平 《水运管理》2012,34(5):7-9
国际浮港是"国际港口+贸易城镇+海军基地",是浮在海面上的城堡,有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建设国际浮港的核心理念是打造数量众多"平战结合""屯田戍边"的海上城堡布置于四大洋,平时发展海洋经济,保护国家利益,加强国际军事交流,维护世界和平;战时则转为海军基地,控制所辖区域,为我国战舰提供后勤补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