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0篇
  免费   27篇
公路运输   2264篇
综合类   1449篇
水路运输   1125篇
铁路运输   353篇
综合运输   19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512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新时代内河航运占地省、能耗小、环境友好的比较优势愈发突出,发展内河航运提到更高的高度,传统的以运输效益为主的经济性评价方法的片面性日益凸显。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特点进一步归纳、完善,基于内河航运工程建设对综合交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的综合效益,探索构建一套可用于内河航运开发全面经济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简要论述各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和货币化计算方法,并以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工程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新时代内河航运开发经济性评价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2.
三国历史文化的历史地位凸显,三国历史文化拥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国际国内时代影响力。梳理三国历史文化可实现鉴古知今、发扬光大的目的。借助三国文化实现当代许昌特色文化城市和城市特色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3.
软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勘察设计企业作为为工程建设领域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的智力型企业,更是离不开软实力的构建。研究了软实力的理论内涵,从企业文化的视角对企业软实力进行了解读,并从三个方面针对勘察设计企业的特质提出了软实力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4.
论勘察设计企业的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昊天 《科技交流》2010,(2):138-140
软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勘察设计企业作为为工程建设领域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的智力型企业,更是离不开软实力的构建.文章研究了软实力的理论内涵,从企业文化的视角对企业软实力进行了解读,并从三个方面针对勘察设计企业的特质提出了软实力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5.
10月25日小镇爆“冷门” 2003年10月25日,上午9点,我们这群平均年龄超过67岁的上海老年骑游队队员再次整装出发。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安徽广德,参加第十一届全国骑游联谊会。  相似文献   
66.
交通文化与绿色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文化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交通文化的定义及其生态机制的基础上,构造了交通文化指导下的绿色交通建设框架。  相似文献   
67.
雍军 《汽车情报》2004,(17):27-29
在中国,许多的企业和项目倒闭或失败,绝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没有质量,在没有质量的背后,则是高层管理者没有从思想的高度重视和没有找到一套切实可行的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上汽集团之所以获得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找到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零缺陷质量管理,并在这条道路上实践了十二个年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8.
山东公路交通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山东公路交通现状及推动公路交通文化发展的过程,分析山东公路交通文化的主要特征,展望山东公路交通发展的势向。  相似文献   
69.
70.
黄刚  刘杰 《轿车情报》2005,(8):38-44
在中国影视,服装、电子等各领域.“韩流”风刮得似乎一阵比一阵强。据社会学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中韩两国在历史文化认同.时代背景与人文特质上.有着许许多多的相似性.“韩流”汹涌自然不难理解,同样.韩系车也在有意无意中利用到了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让韩国企业更为精准地把握住中国汽车购买人群的消费心态;产品热销自然不在话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