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21篇
公路运输   233篇
综合类   43篇
水路运输   47篇
铁路运输   120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31.
基于激光雷达的无人驾驶车前方障碍物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驾驶车在越野条件下的环境感知技术是其实现自主导航功能的难题.由于越野环境复杂,障碍物种类繁多,对智能车周围环境的探测更是难上加难.选择越野环境下几种典型的障碍物作为检测目标,采用基于激光雷达面扫描的方法获取无人驾驶车前方路面图像信息,根据障碍物对于激光数据的不同特征,检测无人驾驶车前方静止的障碍物,主要包括水塘、石头或陡坡以及树木等.利用激光可直接测得障碍物距离数据的优势,基于投影变换原理进而求得障碍物的长、宽或高等三维信息.  相似文献   
432.
行业管理     
《汽车维修》2006,(1):45-45
2006年车市焦点预测;渝沪开展异地租车业务;科技进步使中国汽车工业日益接近国际水平;国内首辆智能无人驾驶电车问世;发展节能环保客车的政策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433.
北京机场线是国内首条采用无人驾驶技术的地铁线路。阐述北京机场线无人驾驶系统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结构与性能,重点分析无人驾驶系统的技术应用,对无人驾驶系统投入运营的情况进行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434.
针对动态环境中的全自动智能运输系统的控制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该系统的分布式递阶控制方法。该方法以大系统递阶控制理论为基础,采用3级结构,包含组织级、协调级和执行级。分布式递阶控制方法在不同层次上分别处理全自动智能运输系统的车辆调度、车辆协调及车辆行为控制问题。组织级响应实时变化的运输需求,并由此确定无人驾驶车辆的调度命令。协调级负责化解系统内车辆之间的潜在冲突。执行级负责无人驾驶车辆的行为控制。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较之传统的定时发车方式,对于全自动智能运输系统,采用分布式递阶控制的系统控制方法能够缩短乘客的平均等车时间并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435.
《隧道建设》2015,(1):66
<正>2014年12月28日,长131.3 m的大型万方耙吸挖泥船"浚海6"进驻位于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施工现场。这是我国最先进的耙吸挖泥船,其先进的疏浚集成控制系统和DPDT(动力定位和动态航迹)系统,在数10 m深的海底清淤可以"无人驾驶"实现"海底绣花"。"浚海6"的进场,将助力建设者攻破管节基槽突淤的世界级难题。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已安装14节巨型沉管管节,总长度累计达2 385 m。在2014年11月中旬,第15节管节E15安装时,遭遇  相似文献   
436.
程露 《人民公交》2017,(12):106-106
安凯无人驾驶公交车是安凯客车以城市公交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为导向设计的一款智能驾驶的高科技产品,集新能源、运营管理、智能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体验于一身,代表了安凯领先的科技成果。12月2日,'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全球首发仪式在深圳隆重举行。当天,由安凯研发制造的无人驾驶公交车在深圳福田保税区的开放道路上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437.
《船舶工程》2016,38(4):99
罗尔斯·罗伊斯近日公布了陆基控制中心愿景,相信此类控制中心将可以远程监控未来的无人驾驶船舶。一部时长六分钟的影片展示了其未来愿景,影片中7到14名船员组成的一个小型团队可以监控全球船队的作业,船员们利用交互式智能屏幕、语音识别系统、全息图和无人侦察机来监控船上及周围的情况。此影片在研究的第十个年头结束前展示该示范性项目的  相似文献   
438.
南辰 《汽车与安全》2016,(11):45-45
汽车发明130年来,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突飞猛进,使得汽车社会越来越安全。有的汽车厂家展望未来的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甚至大胆提出了未来汽车“零伤亡”“零事故”的发展目标。然而,笔者认为,主动和被动安全技术发展再迅猛,也无法替代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从某种角度看,技术对安全而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扮演“配角”。  相似文献   
439.
《天津汽车》2014,(8):7-7
德国博世集团日前表示,为满足无人驾驶汽车市场对高科技传感器的市场需求,该公司计划于2020年推出一款新型激光雷达传感器。目前市场上许多驾驶辅助设备装配的都是传统的雷达或摄像机传感器,如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但近几年一些汽车零部件商及科技公司已经开始研究能够精确定位的先进激光雷达传感器。为满足无人驾驶汽车市场对全方位传感器的强劲需求,博世正在研发一款新型传感器,并预计2020年上市。  相似文献   
4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