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8篇
  免费   264篇
公路运输   4323篇
综合类   2308篇
水路运输   1218篇
铁路运输   2670篇
综合运输   233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93篇
  2022年   271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463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533篇
  2011年   653篇
  2010年   728篇
  2009年   679篇
  2008年   697篇
  2007年   629篇
  2006年   566篇
  2005年   493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410篇
  2002年   349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253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5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41.
遂渝线无砟轨道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成标  颜华  姚力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8):39-43,57
研究目的:研究建立无砟轨道结构动力学性能评估的方法和手段。 研究方法: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列车一无砟轨道空间耦合振动模型,从而导出弹性地基上轨道板的运动方程;应用开发的无砟轨道动力学仿真软件TRACKDYNA,系统地研究评估遂渝线综合试验段无砟轨道及其过渡段的动力学性能。 研究结果:快速客车、重载货车以及普通货车通过路基上板式轨道时,轮轨垂向力、轮轨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CA砂浆动应力、路基面动应力等动力学指标均小于容许值。 研究结论:遂渝线无砟轨道结构动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过渡段结构设计方案是合理的;对于双块式轨道过渡段,适当降低2种轨道连接点处双块式轨道前几个扣结点的轨下胶垫刚度,可改善过渡段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42.
943.
刘松 《交通科技》2000,(4):19-21
对粉煤灰中掺入一定剂量的石灰和水泥填筑桥涵台背来防止桥头跳车的新方法进行论述,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配合比,黄黄高速公路一座大桥台背用此方法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44.
木兰溪渡水钢管拱桥,系水利工程中第一个采用大跨度无推力拱技术的工程,是在软土地基上建造的大跨度拱桥。该桥在设计中遵循了因地制宜、经济安全和工艺创新的原则,大胆采用大跨、轻型、无推力柔性系杆钢管拱结构,施工采用分段拼装,以栈桥、浮筒和利用潮水进行架设,采用综合措施进行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945.
为了确定钢箱梁的制造尺寸,确保成桥后主梁线形满足设计线形要求,以嘉鱼长江公路大桥为研究对象,根据待悬拼梁段与相邻已安装梁段间的无应力关系,由主梁安装线形推导了无应力线形的计算方法,基于两种主梁拼装方式进行施工阶段分析,确定了嘉鱼长江公路大桥钢箱梁制造尺寸。分析表明:采用该文方法进行折线拼装迭代可精确高效求解钢箱梁制造尺寸。  相似文献   
946.
针对目前双联齿轮坯加热次数多、飞边大、其后续机加式余量大、浪费材料、能源、成本高和投资大的现状,提出了一次加热、压机一次工作循环就可成形的双向挤镦复合工艺,实现少无飞边双联齿轮毛坯的成形。根据双联齿轮形状特点及挤镦复合工艺要求,确定了挤镦复合工艺模具的结构,并通过试验对其模具结构和挤镦复合成形双联齿轮坯工艺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947.
杨宏 《港口装卸》1998,(3):33-34
常用的链式单索抓斗都有开闭机构寿命短、链条上下不灵活且易磨损等缺点 .主要原因是偏心板与链条之间发生碰撞和摩擦,挂球倾侧与偏心板形成点接触,挤压应力过大.碰撞和摩擦发生于下列工况中:  相似文献   
948.
介绍本桥预应力概况,波纹管定位与穿束,张拉施工技术,检测分析和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49.
分析刚性索在预加应力时的强度与稳定性,并用试验说明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施加预应力阶段由于存在预应力筋的恢复力,不会丧失稳定性。  相似文献   
950.
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轨道工程,正线全部采用无枕式混凝土整体道床,共享路权和路口平交段轨道全部埋入地下并铺设沥青路面。全线采用无枕式整体道床在国内城市轨道领域尚属首次,其设计标准高,对轨道几何形态控制提出了较高要求。结合苏州现代有轨电车无枕式整体道床和埋入式轨道沥青路面铺装,分析了施工特点和难点,并研究其施工的关键技术,实践结果,较好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