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45篇 |
免费 | 52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958篇 |
综合类 | 1873篇 |
水路运输 | 2012篇 |
铁路运输 | 1809篇 |
综合运输 | 2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8篇 |
2023年 | 381篇 |
2022年 | 370篇 |
2021年 | 490篇 |
2020年 | 479篇 |
2019年 | 316篇 |
2018年 | 156篇 |
2017年 | 219篇 |
2016年 | 227篇 |
2015年 | 309篇 |
2014年 | 406篇 |
2013年 | 410篇 |
2012年 | 455篇 |
2011年 | 492篇 |
2010年 | 542篇 |
2009年 | 494篇 |
2008年 | 552篇 |
2007年 | 448篇 |
2006年 | 350篇 |
2005年 | 353篇 |
2004年 | 228篇 |
2003年 | 299篇 |
2002年 | 272篇 |
2001年 | 240篇 |
2000年 | 192篇 |
1999年 | 153篇 |
1998年 | 108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115篇 |
1995年 | 94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75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5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1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1.
712.
以某新型大流量共轨喷油器喷嘴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 CFX平台建立了喷嘴的三维定常流动模型。以经典的Winklhofer准二维流动试验作为计算模型的验证依据,从宏观的出口流速到微观的内部空化发展情况角度,证明了计算模型选择的合理性。基于1/8喷嘴模型进行了喷嘴流动性能仿真,分析了局部湍动能分布、柴油蒸气含量、速度矢量以及出口流速等。结果显示,该喷油器有着较大区间的压力适应性,适当增大喷油孔入口倒角半径、维持针阀锥角在合理范围内均有利于流动性能的提升。研究结果从一定角度解释了喷嘴内部流动损失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713.
为研究大直径阶梯型变截面桩基础在横向静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及受力特性,选取2根深水大跨度桥梁大直径阶梯型变截面桩,开展了实桥桩基水平承载特性试验研究,根据水平荷载~位移曲线、水平荷载~转角、水平荷载~桩身拉压应变曲线的测试结果,分析了变截面桩的水平承载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阶梯型变截面桩横向静载荷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及作用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公式推导。结果表明:随着水平作用力的逐级增加,变截面桩加载位置的水平位移和转角均呈线性增加;变截面位置的桩身应变和内力值变化最大,表明变截面位置桩基受力复杂,需要适当加强配筋;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桥试验结果具有相似的规律性,说明了理论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可作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14.
715.
鉴于大跨度悬索桥抗震性能研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南京仙新路特大跨度悬索桥为例,阐述悬索桥抗震性能研究的全过程,并分析行波效应对该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桥的第一阶振型周期超过25.0 s,在常规体系E2地震下,桥塔及其基础保持弹性,但中央扣受拉破坏,从而使主梁位移过大;采用将中央扣作为牺牲构件,同时在塔梁间设置液压粘滞阻尼器的纵向减震体系后,能显著减小塔上支座、梁端的纵向位移以及主引桥相对位移,同时能小幅度减小塔底和承台底地震内力;行波效应对减震体系关键位置的地震内力和地震位移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16.
717.
以一台重型混合动力自卸车为研究对象,采用底盘测功机和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开展了不同运行模式(纯发动机模式和混合动力模式)和不同测试循环(C-WTVC和CHTC)下车辆排放特性试验研究,结合工况特征参数分析了车辆的排放表现。结果表明:相同的测试循环时,试验车辆混合动力模式下NOx排放量较纯发动机模式高,而CO排放量较纯发动机模式低;相同的运行模式时,纯发动机模式下,CHTC工况NOx排放量较C-WTVC工况高,而混合动力模式下,C-WTVC工况NOx排放量较CHTC工况高,纯发动机模式下,CO排放集中于低速小负荷工况,而混合动力模式下,CO排放集中于高速大负荷工况。 相似文献
718.
719.
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