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7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262篇
综合类   85篇
水路运输   215篇
铁路运输   234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在各专业公司与用户的合作下,曲轴轴颈表面的感应淬火技术有了新发展。根据BMW公司的经验,对淬火工艺、淬火介质、减少变形的偏心淬火和偏心磨削方法、及硬化深度等自动测量及成套生产设备等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柴油机曲轴开档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发生开档超差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3.
《中国修船》2017,(3):28-30
文章以某型柴油机曲轴为例进行分析,首先对柴油机工作过程进行估算,然后运用有限元分析法,得出柴油机曲轴在4个冲程工作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和曲轴动力数据,进而研究柴油机曲轴发生裂纹或者断裂失效的位置分布规律,用以指导曲轴设计者对关键部位、油孔位置、倒角要求等方面进行优化,指导柴油机维修人员对曲轴的关键部位进行重点维修保养。  相似文献   
64.
《中国修船》2017,(2):31-32
文章针对87 000 t散货船主机曲轴异常磨损现象,进行现场勘验,确定了现场退火、低温堆焊、二次退火、现场加工等修理工艺。顺利完成了曲轴修理工作,通过试航检验,圆满解决问题并通过船检认可。  相似文献   
65.
温度传感器(B19/7)安装在氧化催化转换器后,柴油颗粒过滤器的上游。温度传感器(B19/7)的任务是记录DPF上游的废气温度。这个数值用于对废气后处理和柴油颗粒过滤器的再生进行控制、监视。只有废气温度超过550℃时才能保证颗粒的燃烧。6.催化转换器上游氧传感器(B85)位置:氧传感器安装在氧化催化转换器前部,涡轮增压器下游。催化转换器前的宽频传感器(氧传感器)探测废气内的剩余氧含量,并发送相应的信号给CDI控制模块。  相似文献   
66.
将热试后拆解的发动机曲轴进行油污清理,在湿度65%~75%的室内大气环境中放置2周,使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等研究了曲轴轴颈表面状态变化,分析了硫化物夹杂物对非调制钢曲轴表面点蚀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曲轴表面在硫化物夹杂物处发生微米级的选择性点蚀行为,阳极氧化反应始于硫化物夹杂物/钢基体的界面,局部点蚀产物呈堆积状,且形成网状微裂纹。  相似文献   
67.
68.
6110柴油机曲轴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6110柴油机整体曲轴建立了符合实际情况的三维模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整体曲轴的应力状态和变形情况,并对曲轴在交变载荷下的疲劳强度进行了校核。对曲轴带飞轮和皮带轮及不带飞轮和皮带轮两种情况下进行了模态分析,并进行了比较。为柴油机曲轴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着重研究在磨削过程中曲轴主轴颈质量的控制方法;详细介绍数控磨床精度、工装精度的检测方法与调整方法;该调整方法将曲轴主轴颈圆度控制在公差规定的范围内,满足产品特性要求,能使数控磨床连续、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70.
曲轴扭转-纵向耦合振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曲轴的扭转—纵向耦合振动机理,建立了基于集总参数模型的曲轴扭—纵耦合振动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曲轴扭—纵耦合振动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耦合作用会使振动加剧,但其倍频扭振响应可以忽略,而且通过改变扭振固有频率和纵振固有频率可对耦合作用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