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1篇
  免费   124篇
公路运输   2245篇
综合类   878篇
水路运输   1725篇
铁路运输   618篇
综合运输   7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1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现行规范要求非机动车道的最大纵坡不超过3.5%,但要在山地城市、跨江桥梁两岸慢行系统衔接等场景下满足该要求存在工程占地大、造价高、可实施性差等问题,考虑到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出行方式中占比越来越高的实际情况,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规定的国标电动自行车为研究对象对骑行过程进行受力分析,提出了可满足电动自行车骑行要求的非机动车道最大纵坡参考值,可供电动车骑行占比高的类似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82.
83.
84.
85.
为在车身开发过程中提高车门关闭舒适性,建立了车门静态关闭力计算模型,推导出密封条反力的工程计算方法,结合某车型车门关闭困难问题,从密封条压缩载荷特性和压缩量角度详细分析问题原因,制定了改善措施并实施,最终实现了优秀的主观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86.
87.
标准GB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中提出了四种道路载荷测量方法——滑行法,扭矩法,风洞法,计算法。针对3辆样车采用滑行法、风洞法和计算法进行了实车试验和计算,对比和分析了这三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偏差。结果表明,风洞法测得的道路载荷结果与滑行法的平均偏差在1.25%以内,风洞法与滑行法测量道路载荷结果基本一致;计算法测得的道路载荷结果与滑行法的平均偏差在33.1%以内,计算法可作为企业测量道路载荷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88.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轨交通客流强度不断增大,发车间隔不断压缩,使得我国城轨交通呈现出快速、重载、智能的发展趋势。文章结合我国目前城轨车辆快速、重载的发展状况,提出城轨车辆最大轴重的概念和建议值,且应按最大轴重对承载结构件进行设计,详细分析了城轨车辆结构件的技术发展特征,并建议应及时检测和维护车轮和钢轨,降低车、轨的振动和噪声,以提高车、轨的综合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9.
为了研究内压作用下管道裂纹应力场分布规律,以含有表面裂纹的X80管道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形状、不同方向、不同内压、不同尺寸的含裂纹管道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裂纹尖端处应力远大于裂纹中心应力。裂纹形状对应力影响作用较小,随着裂纹方向与管道轴向夹角增大,裂纹尖端应力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管道内压、裂纹深度、裂纹长度的增大,裂纹尖端处应力随之线性增大。其中,裂纹长度对裂纹尖端应力的影响小于管道内压和裂纹深度。  相似文献   
90.
针对轻型载货车用减振器支架频繁发生断裂问题,利用Matlab软件开发减振器支架载荷谱提取程序,基于实际载荷谱输入,应用CAE分析方法进行减振器支架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分析,发现危险位置与实际断裂位置吻合。利用上述方法进一步完成减振器支架优化设计,通过了整车可靠性试验验证,为判断减振器支架结构强度是否合格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并使减振器支架减重30%,实现了优化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