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3篇
  免费   76篇
公路运输   796篇
综合类   437篇
水路运输   494篇
铁路运输   385篇
综合运输   6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应用有限元法,对CA141型汽车车头做了静态分析,并在微机上对该车车头进行建模及后处理.给出了CA141型汽车车头部分零件的变形图,并标明了关键区位置及最大、最小应力值;还以表格形式给出了CA141型汽车车头典型零件关键区位置的5种方案的计算应力值.根据分析计算结果,对CA141型汽车车头提出了改进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2.
张筱梅 《专用汽车》2006,(10):29-32
9月23日,记者来到了水泊梁山,这里正举行为期三天的中国(梁山)第二届专用汽车展销会。在热闹纷繁的展会中,山东梁山专用车物流中心、山东省挂车(专用车)检测中心、山东省特种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物流中心、检测中心、研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壳牌(中国)有限公司积极融入中国公路交通领域,在为中国公路用户提供沥青材料的同时,还提供路面解决方案、沥青技术咨询服务及沥青混合料等多样化服务。今年3月,壳牌(中国)有限公司宣布收购美国科氏材料在中国的沥青业务后,壳牌沥青在中国掀开了新的一页。如今,壳牌沥青在中国拥有13个沥青加工厂、1个沥青混合料厂及一个研发中心。最近壳牌沥青  相似文献   
94.
详细介绍了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对某一现代轿车发动机的各主要零部件进行设计与计算的过程 ,其中包括一维非定常流动有限体积法的热力工作过程模拟、运动学与动力学计算、曲线平衡性能计算、轴系扭转振动计算 ,并对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5.
对两种不同设计尺寸的拱涵,取拱涵和周围土体作为整体模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拱涵进行应力分析.计算结果定量地揭示了涵台墙身刚度以及填土性质对拱圈应力的影响,表明涵台墙身刚度对高填方区的拱涵承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研究了CA498柴油发动机曲轴的可靠性与曲轴的结构参数、强化工艺之间的关系,对比研究了锻钢曲轴和铸铁曲轴两种不同成本的曲轴,为开发经济型、增压型的曲轴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并阐述了有限元分析在研究曲轴可靠性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7.
周海林  冷伍明 《路基工程》2000,(2):29-32,63
将半解析数值方法运用到路基分析,对地基采用有限层元,并将它与用有限元离散的路堤进行耦合进行受力分析,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
分析了在非预应力磨削及预拉应力磨削条件下工件表层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首先应用非线性瞬态有限元法计算了工件在移动热源作用下的温度场;然后应用热弹塑性有限单元法计算了工件在热作用和磨削力耦合作用下的残余应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预拉应力磨削能有效降低工件表层残余拉应力甚至可将残余拉应力转换为残余压应力,并分析了预应力磨削的作用机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
Ⅲ型弹条变形强化的研究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金属晶体中的位错理论,阐述Ⅲ型弹条变形强化原理.通过对Ⅲ型弹条受力情况及以往生产现状的分析,采取预压强化的方法对其进行强化处理.经预压强化的弹条,减少了残余变形,保证了扣压力,对提高高速重载铁路轨道质量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接触问题是工程中的常见问题,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只能传递压力而不能传递拉力。文章结合这一力学机理,对工程中采用的弹必地基支承结构提出了相应的求解策略。实践表明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